李承道迅速控制了幽州后,李瑗虽然依旧是名义上的幽州都督,但因为能力有限,李承道又给了承诺,于是主动退居幕后,让权给李承道。
而李承道则分权给部下。
王珪负责都督府的日常政务,郭嘉既做军师,又做王珪的帮手。
至于军务,李承道在时,就自己执掌,不在时,则以岳飞为主,冯立、薛万彻为辅。
都督府和幽州各个州县的其他官员,经过敲打后,依旧留任原职。
如此变动几乎没有,尤其是下面的官员和百姓,几乎察觉不到幽州已经变天,这也让幽州从始至终十分平静,并没有衍生出别的麻烦。
“幽州是本宫实控的第一块地方,一定要注意笼络人心,不能让这地方乱起来!不然,不等外敌来袭,自己倒是先要乱了!”
意识到这一点的李承道,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在治下的各州各县微服私访一圈。
回来后,心事重重。
“想不到,王君廓竟然把偌大的幽州,都给掏空了!”
“各个州县的国库存粮所剩无几!各地百姓也被他几次盘剥,余粮甚至不够熬到秋收!”
“如果发生了战事,僵持起来,那军需物资到哪里搞?”
不过事情都有两面性。
王君廓造的孽,如果李承道修补好了,反而更容易收拢人心!
但钱粮物资要么只能通过百姓纳税得到,要么就得花钱买。
然而现在这两样,似乎都行不通。
想着那些空空的粮仓,和家徒四壁的百姓,李承道就感觉得干点不寻常的事情。
“从前都是突厥人劫掠边塞,如今我缺钱缺粮,何不去劫他们?”
打劫突厥人,不光能充实自己的腰包,还能削弱敌人,一举两得!
这种事,如果换做别人,怕是根本不敢干。
一来打不过,二来即便能打的过,也怕激怒突厥,破坏大唐和胡人的关系,最终被朝廷杀头平息事态。
但李承道不怕这些。
一来,他有信心打败突厥人,准确的说,是去搞偷袭。
二来,自己是皇太孙,代表了大唐帝国,他向突厥人开道,反而会让大唐上下感到解气,赚一波人心!
这事,真是越琢磨越觉得可行。
于是李承道把众人召集起来,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李瑗听他要去打劫胡人,差点被惊掉下巴:“殿下,那可是突厥啊!过了这重重关隘,到了草原上,那就是他们的天下!”
“突厥人都是马背上长大的,在草原上和他们打,咱们没有任何优势!”
王珪也吓的不轻,一阵苦劝:“陛下连年亲善突厥,不光要纳贡,还要对突厥连年劫掠边塞装作不见,为的就是韬光养晦休养生息!”
“如果殿下这么干,突厥必定大怒,多半会大举南下!到时候,我们小小的幽州,可如何抵挡?”
然而郭嘉却对此颇为赞同:“连年给突厥人送上大量的钱粮贡品,放任边塞被劫掠不管,这就是资敌!长此以往,大唐更弱,突厥更强,这不是长久之计!”
“既然注定是宿敌,何不放手一搏?这样,还会得到边塞百姓的支持!”
“跟何况突厥以骑兵居多,我们据守幽州,他们又能耐我们何?即便真的开展,朝廷难道会视若无睹?”
“须知,太孙殿下可是储君!”
冯立、薛万彻也表示愿意出战,岳飞更是直接,表示愿意亲提大军,出关杀胡,以战养战,不灭突厥不回来!
不过李承道赶紧制止了岳飞激进的言辞。
“我们现在不光是突厥这一个敌人,还要防备着李世民!”
“本宫已经决定了,此行以偷袭为主,只带一万骑兵,由薛万彻配合!其他人,留镇幽州,等本宫凯旋而归即可!”
见李承道态度坚定,王珪等人也不好再劝。
“殿下放心,您不在时,臣等一定加倍努力管理幽州各地,不为殿下拖后腿!”
王珪表态后,其他人一阵附和,李承道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李瑗看着没什么野心,而且本身才能实在一般。
这里留下的,有郭嘉这样的聪明人,还有岳飞这样智勇兼备的良将,王珪又出身名门,搞关系颇有一套,又有背嵬军和两万精锐步兵镇守蓟县,想出个问题都难。
点了一万背嵬军后,又把上次系统送的两千强弩带上,这让背嵬军的战力,又提升了一截!
也幸亏是有从开封那边带来的钱粮物资,还够李承道挥霍任性一次!
不然的话,想出去打劫,没准半路都得饿的散伙!
一想到幽州的物资如此奇缺,李承道就对王君廓更加恨的牙根痒痒。
“害群之马,死了都在恶习人!这得叫本宫耗费多少时间精力,才能补回幽州的亏空!”
当然生气归生气,王君廓对百姓伤的越厉害,就越是给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