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五章 储君冠冕!众人参拜!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承道没想到,郑继伯竟然这么贴心,不等自己说,就主动送上人手。

“外公,这恩情,外孙铭记在心!”

“将来外孙若能大仇得报,登临帝位,这荥阳郑家,必定为天下士族之首!”

郑继伯闻言欣慰地点点头,但又轻轻地摇摇头,抚其背慨然道:“外公帮你,并不是全为了郑家!”

“你是我的亲外孙,你落难来投,我岂能坐视不理?再说郑家为五姓七望之一,于情于理,也不能被那李世民压着!”

“这口气不出,别的不说,郑家定会沦为天下笑柄!姥爷不求回报,只求你能大仇得报,只求天下人明白,郑家的人,不容欺负!”

李承道听了这个,倒是还能接受。

不过他的心中也在犯嘀咕。

哪天他做了皇帝的话,郑氏行为不就是公然助长士族士气,更加藐视李家皇室?

但有盖世豪杰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最终,李承道这念头,也就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未说出来。

以自己现在的处境,还没必要想那些有的没的。

如果反击李世民失败,就会两腿一蹬挂了,还想那以后的事干什么。

郑继伯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当下就重新召集了族人,把招兵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为了避免不忠之人混入其中,郑继伯只要族中子弟和佃户家中的青壮。

以郑家可观的力量,不日之间,便聚兵三万。

不过李承道考虑到自己只有一万套的兵器盔甲,人太多了,也没装备可穿戴。

历史上所谓的精锐,并不单单是说敢杀人、久经沙场的士兵,只有同时有精良装备加持的,才是真正的精锐。

不然再多人上战场也是送死。

这三万人还没训练过,穿上装备也就是充门面,那没装备的,出去纯粹就是送。

因为面对的是劫掠成性、常年在边塞上打仗的胡人。

步兵对骑兵,本来就天生受到压制,没训练过,没打过仗,再没装备,真见了胡人,怕是要全军覆没。

一个两个逃跑不可怕,可怕的是成千上万人逃跑,会立刻让大军士气泄尽,直接导致全军大溃败。

所以,李承道又带着部将亲自筛选了一番,人数最终留下了整整的一万人,剩下的,直接被遣散了。

“承道,你怎么把人给遣回去了?”

听说消息的郑继伯,赶忙来找李承道询问。

李承道苦笑着解释:“外公,用兵之道在于精,不在多!有时候多了反倒是累赘,是祸患!”

“这三万人本来就没操练过,训练起来太麻烦,有这一万,足矣!”

郑继伯饱读经史子集,自然也略懂用兵之道。

听李承道这个年纪竟然说出这些道理,郑继伯顿感更加的惊喜。

“承道,你能有这样的见识,甚好甚好。”

从古到今,用兵都是这个道理,夏商时期,常常用奴隶在前打头,但自武王伐纣时,纣王前排的奴隶溃败、倒戈之后,后世之人用兵,便基本不用这打法了。

李家的江山是打出来的,李承道的本事若能胜过李世民,将来不愁为父报仇!

正说着,外面又有人来报:“朝中来了几个太监,又说是有圣旨来。”

祖孙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次又是什么圣旨。

郑继伯领着李承道出去接旨,但出去后,却见几个太监这次不光托着圣旨,后面还带了几口镶金的华贵的箱子。

“世子殿下,恭喜了!您要做皇太孙了!”

太监笑眯眯的先透了底,紧接着这才开始宣旨。

虽然早知道了这消息,但圣旨一直没到,李承道甚至怀疑,李世民已经派人截停圣旨,不给自己了。

“伺候皇太孙冠冕!”

太监吆喝了一声,后面的几口箱子就被打开。

几个太监小心地捧出来,有金纱织就的三梁冠,有绣上龙凤呈祥图案的绯红色衮服,下有纹饰精美的蹴鞠鞋,还有腰带、玉佩等饰物。

众人簇拥着李承道进了房中,太监小心地给李承道全部穿戴起来。

等再出来时,李承道已经置身于一片金色中。

远远望去,金色的衮服冕标志着皇太孙的身份,令人望之而敬畏。

束腰金带和腰间的玉佩,又为其威严的气势增加了几分出尘飘逸。

远远观之,贵不可言。

郑继伯见自己的外孙终于名副其实成了皇太孙,激动的喜极而泣!

“都过来!随老夫一起参拜皇太孙!”

李承道本想礼让一番,将他扶起,但还是拗不过,最终郑继伯带着郑家的高层,在府上齐齐拜倒,恭恭敬敬行礼。

连同几个来此的太监,一起拜贺李承道登临皇太孙之位!

李承道俯瞰众人,目光微凝。

这是他头一次接受这么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