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之变,以及天策府的大事件,还有城外的混战,没过多久便迅速在长安城中上上下下传扬开来。
无数的版本在传扬,但主要的事情,几乎都相同。
那就是,秦王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东宫只有安陆郡王李承道逃走!
出了这么大的事,朝中大员个个闭门谢客,一整天窝在家里,谁都不敢动,生怕被牵连到莫名其妙的事情,搞的全家遭殃。
但大员门的家丁,却在不断地外出打探消息。
虽然不是特别清楚,但不少大臣,已经打听的八九不离十。
只不过,有一个问题谁都不确定。
那就是,究竟哪个皇子在谋反!
随着李世民对长安控制的进一步加深,倒向李世民的,自然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都说是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谋反,而李世民属于力挽狂澜。
但更多的声音,却在说这是栽赃陷害,是秦王李世民无中生有,故意给太子抹黑。
李建成毕竟多年留在长安,辅佐李渊治理朝政,在朝中的影响极大,在长安的影响也很大。
不光是上层建筑中,多有人更看好李建成,就是民间百姓,也对李建成更觉亲切熟悉。
当然了,这种情况,秦王府的人也知道,这也是他们不敢松懈,不敢选择放手去追李承道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些人属于“义士”,听说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只有一个李承道跑出去,这些义士便大受感动,都想找到李承道,为李承道效力,期待以后匡扶正义,打倒李世民,为太子建成报仇!
于是,整个长安城都一直处于暗流涌动之中。
大臣们时刻挂念李渊安危,不少人有进宫勤王的冲动。
而在民间,百姓们有的对李建成愤慨、唾骂,也有很多百姓祭奠李建成,想为他讨个说法。
到了傍晚的时候,宫里出来几个太监,走入朝廷要员府上,挨家挨户送上了李渊的意思。
“明早,大朝议事!”
大朝会很少见,有时候,一个月未必有一回。
所有人都有种预感,明早会有重大的事情宣布。
原本以为李渊被软禁的大臣,此时又放松了一些,打算明早看看情况再说。
……
一夜紧张,却什么事都没发生。
天不亮,大臣已经齐聚太极殿。
李渊最后进来,一夜不见,竟然多了许多白发,并且,有种老态龙钟之感。
“诸卿,今日早朝,其他事情都押后再奏!因为,朕有一事,要昭告天下!”
李渊面色平静,但站在下面的李世民,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奇怪,背上时不时地会感觉到一股凉意。
朝堂上静的出奇,所有人都想知道,究竟李渊要说什么。
“想必诸位已经知道,太子已崩,如今太子之位空悬。”
今日朝会,便是要商议此事。”
右仆射萧瑀一听这个,顿时警惕起来。
他再瞥了李世民一眼,见其一脸欣喜,立刻牙一咬,就举着笏板站了出来!
“陛下!太子刚刚过世,理当先先为他办理后事!”
“储君之位事关重大,应当从长计议!”
李渊也不急着说话,而是有意无意看了李世民一眼。
李世民此时自然极为愤怒,不过还是压着怒火,和萧瑀理论起来:“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太子乃是国之基石,这个位置定不下人选,必定会造成人心不稳!”
“何况,此事可以先暂定,等日后再正式册封,举行大典!这和为太子服丧并不冲突。”
封德彝还想帮腔,但李渊却摆摆手打断了他们的吵嚷:“今日定下太子人选,是朕的意思,也是秦王的意思。”
“诸卿,就不要争吵了!早些定下人选,省的日后有别的麻烦。”
见他都这么说了,萧瑀等人只能叹了口气。
而李世民,则更加骄傲,看向萧禹等人的目光带着冷色。
李渊闭目吸气,再睁开双眼,环顾群臣。
“诸卿!太子建成,意外殒命,不过好消息是,太子有后,东宫尚有安陆郡王,堪当大任!”
这话一出,众人震惊!
“父皇……”
李世民吓出了一身冷汗,下意识觉得不妙。
但当着满朝大臣的面,他又不敢多言什么。
原本大失所望的萧瑀、封德彝等人,此刻却面露惊喜之色。
“据朕所知,安陆郡王李承道有元霸之姿,却比元霸稳重,有谋略!”
“其为太子次子,又有次才能,足以担当太子大任!”
“故而,朕已决意册封安陆郡王李承道为皇太孙!”
“封德彝,此事就由你写入圣旨,传告天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是一片震惊。
封德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