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六章 宋金议和?刘禅的选择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建康,皇帝行营。

右相赵鼎站在大殿之中,对着刘禅行礼。

“官家,金人议和未尝不可。”

一位妥协派,主张将把半壁江山治理好之后,再徐徐图之。

“官家,不可议和!

金人的议和乃是包藏祸心,企图用议和来辅佐战争。

暂时的和平,不过是金人得以休养生息。

等到他们卷土从来,又将是一场浩劫!”

虽然张浚带着群臣跑路,可他是一位主战派。

偏向于对金人作战。

“张相公,不妨听听金人的条件。”

右相赵鼎看了看一旁的秦桧,已经从金国出使归来。

“禀告官家,金人此次的确有议和之意。

金人的使者还有几天就到了,他们的条件是。

每年送去二十五万两白银,二十万匹丝绢。

不过他们愿意还回河南、陕西之地。

还愿意送回先帝的梓宫和韦太后。”

第一个要求自然是岁币一般,交钱当做保护费。

第二个就是金人的诚意。

还回伪齐的两大块土地,显然是不打算留着伪齐了。

第三个送归宋徽宗的遗体,韦太后是赵构的母亲。

刘禅乍一听,忽然觉得这个议和还不错。

平白得了两大块领土,而且岁币也不是不能接受。

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可一两百万银子求的和平,似乎不错?

就在刘禅思考的时候,张浚再次摇头。

“官家,方才臣说金人是包藏祸心,果然如此。

河南与陕西历经多年征战,已经疲弊不堪。

若是派去大军镇守边界,就需要千里运粮,耗费颇巨。

金人倒是打得好算盘。”

刘禅闻言后,看向了赵鼎,似乎在询问。

对方虽然是妥协派,不过此刻也不得不承认。

“官家,张相公所言不虚。

这两地的百姓饱受大战创伤,土地无人耕种。”

言下之意就是说,收复这两块地方需要下大力气恢复民生。

从短期而言,是个赔本的买卖。

等到这里的民生恢复一点,能够为大军提供粮草的时候。

已经是几年后了,说不定金人休养生息后已经打过来了。

“如此,差点被金人所哄骗。”

刘禅顿时多了几分警惕。

果然,天上不会掉馅饼。

金人岂会抱着什么好心思?

只不过是打不动了,暂且休息几年,处理一下自己国内的问题。

刘大复,朝堂之中的有一个主和派。

甚至比张浚这个宰相,要更坚决一点。

“敢让官家知晓,金人议和的祸心,远不止如此。

若是朝堂真的同意议和,接收了那两块地方。

那北方的那么多陷落的国土,难不成就是金人的?

北方的百姓,难道就不是宋人了?”

他的话很有先见之明。

若是宋朝堂真的同意议和,那他们就会在北方大肆宣传。

到时候百姓只会离心离德,不在奋起反抗。

默默地成为第四等人种,色目人。

“不可议和!”

朝堂之中,这个声音越发地响亮。

最大的原因,还是刘禅“御驾亲征”打赢了一场大规模的入侵!

十多万伪齐的将士葬身寿州。

更有上万的金人被消灭,打破了金人不败的神话。

在没有支援,处于兵力劣势的情况下,金人照样会死,会输的一败涂地!

只不过,朝堂内的反应。

完全出乎了秦桧的预料,他以为会有很多人同意议和的。

没想到赵鼎这个往日妥协派,此刻也选择了沉默。

只有少数一小部分人,言说着议和并非不可。

条件还可以商量。

秦桧只感觉,自己快跟不上版本了。

“议和是不可能议和的,陷落的国土还是要靠将士去收复。

只不过,金人的使者快到了,该如何应对!”

刘禅几乎打消了议和的念头。

听完了诸多大臣的分析,他压根就不相信金人的诚意。

“官家,有上中下三策。”

宰相张浚拱手说道。

“上策是在金人使者到达后,立刻扣押他。

然后用罪名当场斩杀了他,立刻对金国宣战!

中策是不要接触他,让金人使者灰溜溜回去。

之后可让岳太尉出兵反攻伪齐之地。

下策是派出大臣,暂且稳住他。

等到金人回去时,派骑兵跟随不宣而战!”

对于大臣和谋士而言,他们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