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还有一问。
李夫子差点一个踉跄没有站稳。
不等夫子回话,朱橚自顾自道。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别说放到现在的小学生了。
早在《孙子算经》中就有这道原题的记载。
算出来答案,也不是很难。
但是古代向来对算学一道不重视。
除了唐代开了算学馆之外,后面朝代科举中均未有算学一科。
导致整个华夏历史中,虽有不逊色于国外的数学大家。
但都因为各种条条框框所限制,他们的发现和主张并没有广泛的传播开来。
这也是后世华夏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都是后话。
目前大本堂上,朱橚又一次抛出鸡兔同笼的问题。
“我想想,兔子加鸡一共三十五只,兔子有四只腿,鸡有两只腿。”
答题小能手朱柏又觉得自己行了,掰着手指头开始算了起来。
“一只兔子,四只脚,两只兔子,八只脚。三只兔子......”
没过几秒钟,朱柏头又晕了。
这道题,太难了!
他的手指头和脚指头都不够用了。
“哈哈,这老五从哪里搞出来这么多有意思的问题,老大,这道题你会吗?”
大本堂外,朱元璋抚须笑问。
朱柏刚想说话,朱元璋就先道:“你要是不知道,咱可是知道的。”
“难道父皇也懂算术一道?”
朱柏奇怪问道,自己父皇明明书都没有正经读过。
什么时候还学会了算学。
“咱懂个屁的算学,告诉你,咱当年给刘地主看地的时候就看过猪和鸡养在一起,那时候,咱就想过这种问题。”
朱元璋得意洋洋,要说什么儒家学问,乱七八糟的咱不懂。
但是这什么鸡兔同笼,咱可是太了解了。
宋濂看着皇帝兴致颇高,不由内心苦笑。
他总有种事情会往某些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感觉。
“鸡兔同笼,倒是有些意思,八弟,你说鸡多少,兔子多少?”七皇子朱榑问道。
八皇子朱梓挠头道:“七哥你别吵,我正想着呢,你这一打岔,我又给忘了。”
“你别算不出来就赖我,是你自己本事不行。”
朱榑又看向三皇子朱棡。
“三哥,你能回答上五弟这个问题不?”
三皇子朱棡刚想开口。
却被身旁的四皇子朱棣抢先了:“鸡有二十三只,兔有十二只。”
“回答正确。”
朱橚轻轻鼓掌。
不愧是四哥朱棣,这点小问题都搞不定的话。
以后老朱也不可能让他去拱卫北平。
“四哥,你算的好快呀。”
朱柏小脸一惊,没想到自己四哥还有这种本事。
自己双手加上双脚都还没数清楚呢。
李夫子只能狡辩道:“算术一道,也是小道尔,于治国依然无用。”
这话说完,朱橚没急。
大本堂外的朱元璋脸上倒是闪过一丝肃杀之气。
这儒家的书生到底还是书卷气太重,一股迂腐之气尾大不掉。
“李夫子此言倒是差异,若你强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见识问题,我不好于你辩说。”
“但若说着算学一道为国无用,可是大错特错了。”
朱橚一边转着手中的毛笔,一边出言反驳。
这三番五次下来。
李夫子的脾气也上来了。
“五皇子,自汉武以来,天下治理之人莫不依从儒学,天下学识之人莫不通晓儒经,教化百姓,修订礼乐。”
“从未听说过算学一道有何大用,最多不过修订历法,观星相术,与鬼神之道有何异呢?”
这话说的就比较重了。
把算学打入了玄学一门当中。
只不过这也算现在大多数读书人的看法。
朱橚不急不慢道:“那我再问夫子,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李夫子眉头皱的更深了:“五皇子,我说过了,算学不过......”
话还未说完,就被朱橚打断了。
“若李夫子为一城守将,元军突然夜中奔袭,李夫子所率守军仓促之间集结,李夫子如何用最短的时间知晓自己现在能用的兵力呢?”
话里深意,堂内唯有几人能够明知。
包括三皇子朱棡和四皇子朱棣。
李夫子不明所以:“当然是让甲长、队官统计人数,然后汇报上来。”
朱橚鼓掌:“恭喜李夫子,在你等着清点人数的时候,元军已经攻上城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