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
这是朱家皇子,亲王的子弟专门学习的地方。
朱元璋虽然没有受过系统教育,自称淮右布衣,是个粗人。
但是他对自己子孙的教育非常认真,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
没事的时候,他就会抽空检查皇子王孙们的学习情况。
如果有怠慢学业的情况。
那是免不了用柳枝一顿打。
是真打!
亲儿子,亲孙子都打!
所以朱橚才头疼李夫子要去吧他逃课的事情告诉自己父皇。
这么大的人了,要是被人拿着柳条抽屁股可是太丢人了。
大本堂内书声琅琅。
以前朱元璋特意请了宋濂宋夫子来教育皇子们。
就是那个写出后世大名鼎鼎的《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个宋濂。
道德水平和教育理念都很高,在大明也有着很高的威望。
到了后来,太子朱标加冠之后。
宋濂就转去安心辅佐太子,大本堂的课业就转交给了现在的李夫子教授。
这些年听说他身体不太好,就没有太多次露面了。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李夫子也是一个老学究,胡须花白,身穿儒衫。
摇头晃脑的听着皇子们念书,一脸享受的表情。
他倒是得意了,底下一位年幼皇子是如坐针毡,抓耳挠腮,一脸的不自在。
他正是朱柏,小皇子正是贪玩的年龄。
让现在的他好好念书,实在难受。
他左瞧右瞧,看到自己的皇兄们都在一本正经的念书。
三皇子、四皇子、六皇子、八皇子全在。
实在无趣,回首望去,心中大惊!
只见到就连平日里懒散惯了的五哥都在挺直腰杆,睁大眼睛,头也是一点一点,像是在用功念书。
这太阳莫不是从西边出来了?
不对!
朱柏敏锐观察到了。
自己五哥怎么只点头,不张口念书呀。
再一看!
五哥那双睁大的眼睛,分明就是用墨水画的!
头在一点一点的,分明就是在打瞌睡!
可恶啊!
没想到五哥还有这种偷懒方法!
朱柏忿忿不平,一拍桌子。
啪的一声!
在整齐划一的读书声中显得如此刺耳。
“十二皇子,你有何事?”
李夫子是儒家人,向来做事一板一眼。
面对年纪比他小几轮的朱柏,也不轻易逾矩。
“没...我就是看到了一只苍蝇,随手打了一下。”
小十二朱柏慌忙的解释。
“读书之时,应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心声所动,你既如此,吾当有所问。”
李夫子面容肃穆,开始了他最喜欢的课堂小问答环节。
面对课上走神的皇子或者王孙。
李夫子就喜欢用提问考验这些人。
答上来还好,皆大欢喜。
答不上来?
那就别怪李夫子到天子面前说两句“皇子乖张、惰于学。”之类的话了。
免不了一顿打。
小十二朱柏向自己的哥哥们露出求助的目光。
这种关头,死道友不死贫道。
四皇子朱棣给朱柏递了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
李夫子摇头晃脑道:“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那么十二皇子殿下,何谓礼?”
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中《周纪》的开篇。
讲的是天子对于礼、地位和名分的解读。
问题并不算难,照本宣科背下去就行。
........
大本堂外。
有老、中、青三位男子缓步走来。
老者头发花白,身穿青色长袍。
中年人身穿黄袍,绣着五爪金龙。
青年人身着蟒服。
“宋夫子,朕听说你最近有辞官之意。”
朱元璋听着不远处朗朗的读书声,心中十分高兴。
今天公务不算繁忙,批阅玩奏章之后。
他便喊上太子朱标和宋濂两人一起到这大本堂走走。
好呀,老朱家就应该多出点读书人。
这样才能让咱的大明更加兴盛。
“陛下,老臣年事已高,老迈昏匮,也到了该修养的年纪了。”
头发花白的宋濂谦虚的说道。
“唉,宋夫子德高望重,品行高洁,上天也会让你身子骨硬朗的,大明朝可不能没有你这等文臣。”
朱元璋笑道,轻描淡写的把宋濂想要退休的事情给搁置到一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