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006 产业布局,特殊情报!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不凡在国内的工厂,主要是生产口罩、卫生防护服。

看上去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但架不住站在风口上啊!

有句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

更别说李不凡这样的提前布局风口的人了。

整个20年到21年,李不凡工厂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

不夸张的说,无数人挥舞着钞票在工厂门口抢夺着刚生产出来的产品。

什么运输、交付等环节,压根都不需要李不凡去考虑,产品只要一出厂房,就立即会被人拖走。

那时候的流水线,和印钞机没啥区别。

虽然李不凡没有趁机发国难财,“低价”供应给国内口罩、卫生防护服。

但是他的“低价”,是相对于当时暴涨的价格。

如果按照李不凡在19年购入的原材料和流水线而言,这个“低价”,依旧是让李不凡收获了数倍的利润的。

况且这样的利润也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是口罩、卫生防护服的出口。

这么说吧,得益于李不凡关键时刻的“爱国”,他是第一批拿到出口资格的人。

对于国内“低价”供应的产品,对国外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举个例子,一个口罩在国内卖的是华元,但出口就变成了镁元和鸥元。

这期间的差价,可又是好几倍,复数相乘,李不凡的利润可达到数十倍之多!

而且就是这样,李不凡的工厂在海外的名声依旧很好。

毕竟比起真正暴涨的海外资本家的产品价格而言,李不凡的产品,可谓是真正的“良心”。

更何况当时还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背景。

20年到22年间,这两年里李不凡就凭借着几十亿的工厂规模,赚了数百亿!

也正是依靠着赚来的钱,李不凡才能布局海外的产业。

所以别看李不凡的工厂规模小,但实际上赚钱能力可不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不凡的工厂都能算得上轻资产公司了。

即便是到了如今的22年,口罩、卫生防护服等产品的价格回落,浪潮退去,暴利不在。

但李不凡的工厂却依旧维持着正常的运转,因为他并不是高价时入行,也不存在高成本的生产。

凭借着特殊时期打下的良好口碑,以及在海外看起来十分良心的价格。

李不凡的工厂与国内外签订了不少长期的供货合同。

哪怕是无法恢复到前两年暴利的时候,但这么大的产业规模和合同放在那里,利润还是不缺的。

况且,李不凡也不再需要依靠国内的工厂给他输送现金流了。

总体而言,李不凡的产业格局分为两大块:

国内维持的基本盘,几十亿的产业规模,比起赚钱,其更大的作用是维序着李不凡的地位和安全。

国外的各大“暴利”产业才是李不凡真正用来赚钱的东西。

当然了,李不凡在国内的基本盘也不只是说光守着老本,没有丝毫的扩张。

该扩张的,李不凡也是没有落下的。

例如健康检测小屋,李不凡就分了一杯羹。

作为重生的亲身经历者,他可是很明白口罩背景下所需求的东西。

真正暴利的检测产业,以李不凡的小身板是碰都没想过碰的。

但健康检测小屋这样的“小产业”,李不凡进入就没有问题了。

只是健康检测小屋明显不是持久的产业,所以李不凡也没指望它赚大钱。

在市场逐渐饱和后,李不凡就已经让唐珊晴逐渐出手相关的产业了。

李不凡就像是顺手捞一笔,丝毫不把自己拖入其中。

堪称明哲保身的典范。

当商务车再次回到京北大学校门口,下车的李不凡身上迅速的褪去了工厂老板的威势,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车上,透过车窗看着融入大学生里面的李不凡,唐珊晴眼中闪过一丝钦慕:

如果她不是李不凡产业的管理者,不是亲自跟在李不凡身边,见证他的产业布局。

或许她根本不会相信,有人能在一边读着大学的时候,一边创下如此之大的基业。

而这样的强者,实在很难让唐珊晴不钦慕。

……

华国,国家安全情报局,对外联络科。

随着一条情报的输入,罕见的惊动了安全情报局的局长。

这条情报是:

经调查,二毛国新任军队后勤部部长诺索斯中将的独女波莉,已隐藏身份进入京北大学就读。

本来,所有来华国的留学生都会有背景调查这一关。

但波莉来华国时,她的父亲仅仅只是一名普通且无实权的中校。

更别说李不凡还用了点手段,让波莉隐瞒了这一点,以另外的门路进来。

在诺索斯没有崭露头角之时,李不凡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