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之中,诸将手忙脚乱,将诸葛亮赶忙抬到行军床上,焦急的等待着大夫的到来。
杨仪以及费祎站在身侧,不断的在诸葛亮身边来回走动,六神无主。
诸葛亮作为蜀军的主心骨,军中地位自不用多说,在蜀军的心中,诸葛亮就是无所不能的神。
即使是身处逆境,只要诸葛亮还在,蜀军仍旧会士气高昂,保持强烈的斗志,抱着必胜的信心。
所以蜀军出汉中,与魏军交战,往往能屡战屡胜,压着曹魏十几万大军打。
即便是顶尖军事大家,在面对诸葛亮时,也只能被动防御,不敢出战。
军事水平是一方面,蜀军对诸葛亮的无条件的信任,则是另外一方面,历史上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诸葛亮。
若是平时,这种作战方式,自然是无往不利,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蜀军都能占据优势,从而百战不殆。
但是有利必定有弊端。
如今诸葛亮病倒,主心骨带下,蜀军瞬间大乱,没有一个完全服众之人,能够统领全军。
若是司马懿这个时候出战,没了主心骨的蜀军,只怕将士们必然会乱作一团。
魏延就是想成为这样一人,他觉得自己资历深厚,战功卓越,完全可以在诸葛亮死后,取代诸葛亮的位置。
可惜,魏延没有诸葛亮的能力,也没有诸葛亮的胸怀。
他为人高傲,不善言辞,对待同僚也不够和善,蜀军中的将领虽然畏惧他,但是却不会服从他,更不会服气他。
结果魏延太过自傲,自视甚高,将畏惧当做服气,认为自己只要振臂一呼,就能群起响应,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就目前而言,蜀军不能失去诸葛亮,要不然就是顷刻间,化为一盘散沙。
就在众人慌乱之际,大营的大夫终于到来,众将赶忙给大夫让出位置,让大夫给诸葛亮治病。
在大夫的治疗之下,诸葛亮最终悠悠醒来。
见到满营之中担忧的目光,诸葛亮轻轻挥了挥手,轻声说道:
“诸位先退下吧,亮无碍。”
“丞相!”
姜维单膝跪下,不愿离开。
其他将领也是纷纷跪下,表示愿意在此守候诸葛亮。
诸葛亮却是没有多说,再次重复道:
“退下吧,坚守营寨,不要魏军偷袭。”
大夫见诸将不愿离开,轻声说道:
“丞相需要休息,你们不要再打扰丞相了。”
“丞相今日后一定要多多保重自己的身子,切勿过度劳累,否则的话…唉!”
意思已经不言而喻,所有人的眼光都带着悲伤之色默默的看向塌上之人。
只见其脸色苍白如雪,瘦枯的身躯不知何时已经削弱的宛如一副骨头架,呼吸之间的气息也是十分的微弱。
所有人都能看的出来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是油尽灯枯了。
前些日子,与司马懿大军对峙的时候,诸葛亮经常半夜还在参谋军机。
巡夜的士卒经常三更半夜听到诸葛亮的咳嗽声。
不过当时的战局不利,根本没有任何人敢向诸葛亮提建议,让他回军好好调养身体。
现在想想看,怕是为时已晚了!
诸葛亮捂着嘴唇轻咳了几下,然后对着医者点点头,之后再次让众人退下。
无奈,所有人只能心事重重的离开。
魏猛也跟在魏延的身后,打算离开。
但是在出帐的瞬间,魏猛情不自禁的回头看了一眼,却发现躺在床上的诸葛亮居然已经是泪流满面。
魏猛身躯颤抖,心中很不是滋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壮志未酬,却已经满头白发,形容枯槁,这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诸葛亮独自倚靠在榻边,垂目忧思。
想当初自己躬耕南阳,先主不以自己卑鄙,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
自己被先主诚意打动,为先主献出隆中对,决意帮助先主兴复汉室,成就霸业。
从二十六岁出山,到如今满头白发,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先主对待自己恩重如山,知遇之恩,托孤之重,自己哪怕是竭尽全力,继忠贞之节,亦不能报之。
今日吴国的退兵,给了魏国更大的优势,如今只有蜀汉一国对敌曹魏,不单单是力量上的差距,还有着无法逾越的实力大山。
除此之外,还有魏营内虎视眈眈,藏在暗处窥视的司马懿,诸葛亮只觉得阵阵无力。
再想到自己身后的这些蜀军汉将,他们之后又该如何?
回忆加上忧心,令诸葛亮一时间悲鸣不已!
又是一阵压抑的咳嗽声,从帐内传了出来。
…….
深夜,魏猛辗转难眠。
其实魏猛早上就曾经萌发了一种想法,也许能够重创司马懿。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