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禽最终决定还是以奄邑为鲁邦的国都。
不过,这座城市被鲁侯改名为了曲阜。
地势高出者为“阜”,大邦鲁国的都城正好三面在蜿蜒迤逦的凫山群峰环抱下。
鲁庙,玉磬敲击之声庄严肃穆。
宽阔的庭院中,一队武士挥舞着赤红色的盾牌与玉质的斧钺,投入地表演着《大武》之舞。
周公旦生前常用的一辆路车,静静停在一旁,驷马依然强健,颈下的銮铃因风吹叮当而鸣。
鲁侯姬禽亲自牵着一头白色的雄壮公牛,鲁国大祝和助祭们将之宰杀,又由姬禽亲自将牺牲悬挂在祭坛上。
一文一武两名鲁邦大臣将其它的祭品一一郑重摆放在周公旦的神主前。
祭礼的所有细节,按照礼法本属于最高的天子规格。
只有周公旦,被周王姬诵特许祭祀时当用天子之礼。
因为,王朝拥有今日的锦绣河山与四海升平,逝去的周公旦居功至伟!
真正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神州世界,因为他的伟大而真正进入了全新的辉煌时代!
“三左三右入服酒。”
鲁邦朝廷的六卿依次进入太庙,神色庄重地饮下了祭祀鬯酒。
“三事大夫入服酒。”
司仪的唱礼声再度响起,冠冕齐整的鲁国司徒、司马和司空入庙行礼、饮酒。
“大采群僚入服酒。”
朝中的高级官员们鱼贯而入,纷纷向姬旦的在天之灵致敬和饮酒。
恍惚间,姬禽的面前又出现了父亲的音容笑貌。
智慧,俊朗,刚毅……
父亲的脸上扬起了笑意。
他虽然英年而逝,却完成了安邦定国和造福天下人民的历史使命,圆满地交棒给了后继者。
父亲姬旦的英名,万古流芳。
朝歌城,恢复了从前的生机。
淇水潺潺,鸢飞鱼跃。
卫侯姬封却睹物思人而垂泪迷蒙。
镐京传来了噩耗,亲爱的四哥旦溘然长逝了,王庭以王者之仪安葬于周原。
《康诰》,《酒诰》,《梓才》,手中的这些简册都是亡兄旦生前亲笔留给自己的函简。
每一封,每一行,都充满着对自己治理大邦封国的关切指点,提醒自己施政要注意刚柔并济,秉持贯彻敬天保民与明德慎罚的原则。
“我的弟弟,小子封,当年我们的父亲文王做到了明德慎罚,所行皆符合天道人德,才使得区夏强盛,与我们的盟属之邦共同建设了大治的西土。美名闻达于天帝,进而受命为王,开启了剪灭殷商的大业。先王兄发,再接再厉。最终,才有了你的受封东土卫国。
……
小子封,你在卫国千万不可丝毫懈怠,务必用心治理好民众。……
你眼下还年轻,一定要遵循先王之道,保护好卫国的殷商遗民。也要协助我营造中国的王室新宅,引导好殷商之众作新民。
……
小子封,要清楚天命无常,一定要经常警示自己。不要耽于享乐,光大你的君侯职责,接近君子贤达,让国中百姓感到安心。
去你的封地吧。封,要始终敬业,信从兄长我的叮嘱,如此你将得到那里殷商遗民的永远拥戴。”
“父亲在世时曾教诲我们兄弟们和大臣:不要酗酒!包括在自己封国的时候。祭祀的时候饮酒无妨,心怀虔诚而不会醉酒败德。……你要记住先人的教诲,大小德行都须留意。
小子你是卫国的君主,须善待麾下的股肱,重视国中的农业,有事情多沟通于殷商遗民的长老与官员。允许他们驾驶着牛车,去远的地方行商为贾,好赚钱侍奉其父母。事关他们父母吉庆开心的日子,自己准备好粮食,可以适度酿酒饮酒。”
从谨慎秉持天命到管理卫国殷商之众习俗习惯的饮酒酗酒,四哥当年都一一详细交代了处置的原则,情真意切!
阴阳隔绝,自己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兄长旦了……
他的生命光辉曾经如夏花一般绚烂绽放,孰料竟然过早地凋零!
镐京,王宫。
偌大的明堂,只有周王姬诵失神地看着手中的金滕盟册。
这金册是不久前重臣史佚呈给自己的,他们保持了这个秘密这么多年。
当年父王身染重疴,四叔旦向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为盟,愿意以他的性命换回自己父王姬发的健康。
泪水从少年天子的面庞潸然滑落。
四叔旦忍辱负重,为了新兴王朝的秩序不至于为大叛乱所动摇颠覆,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殚精竭智,直到他自己油尽灯枯而遗憾早逝。
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完善宗法制,规范分封制,推广井田制,建立以礼乐为核心的王朝意识形态,营造陪都雒邑,崇尚文化征服,致力于消弭华夏、东夷和蛮戎的族群隔阂,初步锻就了统一的价值观和王国人民的彼此认同,大大降低了王国管理的成本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