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言不发,一页一页翻看过去。
整座大殿落针可闻。
他的沉默,震耳欲聋。
…………
《明史》是后世的满清编修而成。
以后世王朝的角度,对前朝历史不可能完全客观的去写。
在很多细节上,必然存在着抹黑。
其中主干脉络上问题不会不大,应该不会在重要事件上弄虚作假。
也就是说,朱标会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病逝。
这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朱元璋心脏一阵抽搐。
但随即,他又想起了白沐。
当初马皇后病危之时,便是因为白沐才将其救下。
若是未来朱标也病重,他亦可以求白沐解救,再加上之前抽到的丹药也有不少,或许到那时也能临危救命。
想到这,朱元璋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但心情依旧还是沉重。
从明史的目录上,看到大明王朝的国祚只有短短二百七十六年。
甚至不到三百年。
这对于雄心勃勃的朱元璋来说,不亚于一个沉重的打击。
对于《明史》的真实性,他没有太多怀疑。
站在朱元璋的经验来看,后来的王朝对于前朝历史就算存在歪曲,也不会太过分。
但他根本不会料到,大明之后的那个朝代是怎样一个心机婊。
《明史》这部史书,后世争议很大。
说白了,这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的总结,史料的真实性会有出入。
而满清做的尤为过分。
以老朱的角度来看,其中一些对大明过分扭曲的描述,绝对会让他看的心肌梗塞。
《明史》始修于顺治二年也就是满清入关的第二年。
当时修明史的用意很明显。
首先,历朝历代都有为前朝修史的传统。
第二,当时满清入关时还没有完全取得天下,有李自成之大顺、张献忠之大西、以及南明小朝廷……
满清火急火燎的修明史,目的就是宣告自己继承了明朝之帝统。
是正统所在。
可以说修《明史》背景本就不单纯。
心机婊满清在法理上占据制高点。
而且,一部《明史》陆陆续续共修了九十多年,历经了数个皇帝。
直到了乾隆四年才完工。
要知道,朱元璋令人修元史,也仅仅花了两年时间而已。
明史堪称历朝历代的官修史书中历时最长的一部!
为什么?
就因为一直在删减,缝补……
就好比《明史》中,关于满清自家由来的描述。
也就是女真……尤其是建州女真的记载,这部分几乎为空白。
就算有也是被层层删改过的。
因为满清就是源于建州女真,而女真在明朝时一直属于依附从属关系。
明初时直接通过奴儿干都司统治辽东,中后期也是依靠羁縻的松散统治。
因为女真与大明一直以来都是主仆关系。
所以在《明史》中基本上见不到建州女真的记载。
这在历代史书中,都属于独一份了,以往的王朝修史时就算有所修饰,但也不会太过分。
像满清这样将女真臣服大明二百多年的历史直接抹去。
堪称一句厚颜无耻了。
除此之外,很多明朝记载是自相矛盾……甚至是错误记载的,有抹黑之疑。
譬如最典型的朱棣诛方孝儒十族。
后来又记载万历年间平反了方孝儒,还赦免了方孝儒流放边境的后代子孙。
前前后后完全是自相矛盾。
其中朱棣下令活剐三千宫女更是荒谬至极。
很多地方纯粹是为黑而黑。
只能说……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好在,朱元璋看的大多是主干脉络,不会嚼文嚼字,满清的修补删改对他的影响却没那么大。
此刻,老朱捧着《明史》,眼眸略过几分沉重之色。
从上面记载的朱标之死,他再次联想到了很多。
想来,就算朱标病逝,也该是朱雄英继位,《明史》中却记载由朱允炆继承大统。
朱元璋将书册往前翻,果然在里面找到了答案。
《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洪武十五年五月己酉朔,皇嫡长孙雄英薨,年八岁。上感悼辍朝,葬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怀。”
看到这,朱元璋豁然起身。
原本得知朱标的事情让他心神震动。
此刻,
看到朱雄英的结果,老朱直接坐不住了。
他的孙儿……八岁便过世了?
竟然比他的父亲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