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章、春播开始,农民感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很多农民也都加入了其中,这些农民多数都是没有土地的佃农,毕竟人口繁衍下来,自耕农如果多生几个儿子,土地有的被摊薄,有的则干脆没有土地。

这些人口就只能给地主当佃农了,然而佃农也不太好当。

北方很多佃农,都是在水利条件不好的土地上耕作,而且佃租普遍超过四成。

皇庄给的条件比那些地主高得多了,不仅给地三十亩,而且会把水利修好。

最重要的是,佃租只有三成,而且受灾可以免除佃租。

另外大明皇家银行,将会向这些皇庄农户提供无息贷款。

不像地主家的佃农,问地主借贷还要被利滚利。

因而皇庄屯垦吸引了许多佃农前来,这些佃农有些身上还有负债,欠着地主不少钱。

不过只要进了皇庄,那些地主想要追回借款那就不可能了。

朱由校自然不允许让那些地主来扰乱皇庄生产,所以那些来追债的,一律都乱棍打走。

不到半个月,皇庄就吸引了十几万户佃农、流民前来,二三十万人开始在抛荒的土地上辛勤劳动。

有男人,也有女人,还有很多小孩,甚至还有不少老人。

这些老人和小孩,在工地上也就是随便帮帮忙,做多少都无所谓,但是口粮是少不了他们的。

很多老人都是不顾劝阻,硬是要到工地上帮忙。

这个时代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受过民间皇城庙教育的,什么修桥修路添阳寿之类的意识比较普及。

朱由校在工地上视察了一圈,干脆把一些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宣讲队’,让这些老人给干活的青壮年进行宣讲,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同时把民间那些具有教化意义的故事进行整理,让老人们给小孩讲故事。

这些故事是古代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教育不够普及,所以地方教化方面,官员、文人都编了不少具有教化意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小孩是最喜欢听故事的,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的时候,就坐在一起讲故事、听故事,因此一代代传承下来。

这些故事,多是讲一些因果报应、弃恶扬善的。

“后生啊!现在修的水利,不仅是别人能用到,你自己也能用到,即使为人也是为己。

你现在要是偷懒耍滑,是要亏损福报的呀!”一个老人看到一个年轻人干活不卖力,便上前劝说,年轻人被说得只能讪笑。

现场监工手上并没有什么鞭子,只是进行组织、监督。

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还是非常勤快的,干活非常卖力。

他们在修一处蓄水用的塘坝,上千人一个上午就把塘坝修了一半,挖图、挑担来来回回,现场热火朝天。

中午的时候,送饭的车子来了。

一群佃农、流民没想到竟然还有午饭吃,一群人围到车子边,帮忙将大木桶抬了下来,掀开纱布后,里面全是热乎乎的馒头、面饼。

大家高兴极了,领了馒头、面饼,随便找地方一坐,便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对于那些体力消耗很大,又没有什么肉食的青壮来说,他们的饭量非常恐怖,很多年轻人甚至可以吃下两三斤馒头。

主要是蛋白质涉入缺乏,所以要用谷物转换蛋白质,食量自然看着让人感到恐怖。

尽管饭量恐怖,但是工地上的伙食却是管够,毕竟是皇家开垦皇庄,多给点吃食,也能换个好名声。

而且惠及的是普通百姓,这点成本没必要去抠。

“当今皇帝真乃圣君啊!”

“是啊!我听说等皇庄开垦出来了,日后要是受灾了,不仅不用交税,皇帝还会对我们进行赈济呢!”

“等水利也修起来了,我们又有了土地,以后日子就好过了。”

一群老百姓吃饭的时候闲聊起来,对朱由校都是一片称颂,同时对未来也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有午饭吃确实很让他们意外,过去他们干活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午饭吃的,只能自己带点耐饿的豆沙包去吃。

之所以没有午饭吃,主要还是农活比较繁重,回去吃饭的话就耽误了时间。

豆沙包虽然耐饿,但是却不能很好的补充体力,一般干到下午,体力就明显跟不上了。

长期这么过度劳累,身体就慢慢出问题了,寿命也就受到影响。

皇家农业公司这次组织屯垦却是不同,是有较为严密的管理措施的,有一个专门的食堂,还有人专门负责是送饭、送水。

人们中午吃得饱饱的,再找个地方休息消食,下午就接着干活,浑身都有力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