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婆婆见王氏一脸不可置信,又补了一句“但我说的也不一定准,等她出了月子,你最好带她去看看大夫,说不定还有希望。”
这年头,生个孩子太难了。
她做为稳婆,实在见过太多悲惨的事,这家人生了女儿没有不高兴,应该会把孩子留下来吧。
唉……,女人一生下来就被人嫌弃,这样的命,啥时候是个头。
杨家的事,半夜起来巡夜的唐老爹听到了一些动静,早上起床就和唐悠悠说了。
“哦,凌晨生的,是个女儿?”
还好,不管男女,至少活着。
“女儿好啊,女儿贴心。”
瞧小念儿多乖。
今天一早,全村都要去晒场开会,因此念儿也被薅了起来。
唐悠悠揉揉念儿睡眼惺忪的脸,叫了一声“小懒猪。”
念儿靠在陈氏怀里,洗了脸也没有太清醒。
吃饭的时候,竟然又睡着了,整个脑袋耷拉进碗里,把一家人都逗乐了。
“老大家的,把孩子的饭留着,一会回来再吃。”
孩子太困了,自从唐悠悠两口子“回来了”以后,就允许孩子睡懒觉。
乔家人平时都是六点起床,六点半吃饭,一岁的孩子哪里睡得够。
唐悠悠便允许她睡足了再起来吃,一般都是八点。
明天就是正式的秋收,每年的这个时候,全村人都要集中在一起,举行个简单的仪式。
族长乔正通站在晒场的高处,等人到齐了,将土地神像请出来,放在晒场的供桌上。
全村人都要对神像参一参,请土地公保佑,秋收顺利。
这个仪式虽然简单,但村里的人,除了下不了床和还在坐月子的产妇,其他人都要参加。
这就是唐悠悠把念儿从被窝里捞起来的原因。
要是不参加,一旦秋收出了什么事,就会怪罪到没有参加的人身上。
简直毫无道理!
唐悠悠曾问过乔震,“如果正好遇上家里的人不在呢?”
比如外出,比如读书?
“有事不能来,则要按人头,每人给村里上交二十斤粮食。”
所以,秋收一般都会回家,一来劳动力不够,二来节省粮食。
唐悠悠小声嘀咕“臭规矩真多啊!”
百姓生活这么艰难,还要遵循这些莫名的规矩,真是累!
“嘘,别说了,族长要讲话了。””
乔正通今天穿了一件六成新的油绿色直身。
直身、道袍、直裰三种衣服都是渊朝男性的日常外衫,而且长相非常相似,就跟三胞胎一样,只有细微区别。尛說Φ紋網
渊朝人自己也很容易混淆。
不同的是,三种衣服使用的场合正式程度不同。
直身高于道袍高于直裰。
乔正通穿直身出场,就是为了表示对秋收的重视。
“明天就开始秋收了。和往年一样,今年晒场,晒席,风扇车,大石碾大家一起用。”
“但是使用顺序,由家里种高粱的数量来决定。”
“现在,我念一下使用顺序的名单。第一轮,第一天,乔小山,乔大山……”
青岗村有四十二户人家,秋收大概半个月,分为七天一轮。
每轮每天有六户人家可以使用村里共用的工具。
当然,这只是大致划分,根据朝廷的要求,对高粱种植多的人家一种优先权。
实际上,也没有多大权利,只是朝廷对高粱种植的百姓一种鼓励手段。
虽然也没啥用,反正鼓不鼓励,高粱都是有定数的。
因为每家人的田地和数量不同,也不会完全按照这个顺序。
私下里交换也是常有的事。
乔震家的高粱只有半亩地,算是不多不少,排在第一轮的第四天和第二轮的第五天。
说完这些,乔正通又讲了一些放火防盗注意事项。
由于秋收重要,晚上还会安排人巡夜。
十四天,每天都要安排六户人家,每家最少一口人,轮流值夜。
乔家排在第一轮的第二天和第二轮的第一天。
这些,乔老大都一一记下。
乔震傻的这几年,都是他在值班。
唐悠悠看着年轻的大儿子,一脸沉着与老气,既欣慰又心疼。
回到家,陈氏把念儿放回被窝里继续睡。
乔震召集全家一起开会,根据村里的轮班,安排家里的秋收事宜。
第一轮七天中使用公共设施中,他们排在第四天。
现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