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已经足够当年那几个孩子,长成玉树临风的少年,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三年前,沈家开始做葡萄酒,并且在第二年,沈义在第二年初,就带着两坛葡萄酒,以红如火的名字,卖给了县城最大的酒楼。
原本以为,一坛酒二十两银子,怎么也能赚很多了。
谁知道最后居然以一坛酒一百两成交,当然,酒楼以十两银子一壶出售,转手就赚了好几倍,这也是沈义没想到的。
不过他也明白,酒楼是有自己的后台和名声,所以才能卖出这个价格。
如果是他们自己来的话,先不说能不能买到一百两一坛,能不能保住葡萄酒的配方,这都是一个问题。
也正因为明白这个,所以他在跟酒楼交谈的时候,甚至都没有露面,而是让人送了一小壶酒的样品,和一封信。
这还是安安教他的。
若是酒楼觉得这酒好,就让小二在门口贴张告示,说三天后有新酒到店,让各位预定。
至于酒的价格,他们没有自己开口,哪怕尚老爷子说很好,非常好,上品!
他提前把两坛酒放在某一个地方,看到告示就会找人给酒楼送信,让人自己去取,并且留下他们认为值得的钱。
而且信中还言明,若是价格合适,那么后续每个月都能送来两坛,若是价格不合理,这次的两坛酒,就当是交个朋友。
等沈义之后去拿钱的时候,就是二百两银票,也就是一百两一坛。
远比他们预料的多得多。
如此一来,也就没必要换人了,之后每个月两坛葡萄酒,按时送去,不过同样是这样的交易方式,不过每次地点都是随机的。
整整三年,沈义一次也没露过面。
哦对了,沈义和尚河果然一次就考过了童生,考试后回家了一次,就去县里上学了,就像之前尚河提议的那般,两人一起租了个院子,互相间也有个照应。
尚老爷子虽然人不在县城,但也给县城的好友们说过孙儿的事情,让那些好友们关照关照自己的孙儿,还有自家徒弟的兄长。
县里的学堂,显然比镇上的要严格的多,每年只有过年前后,才会休息二十天。
过年前五天放假,元宵节第二天上课。
偏偏青阳镇到来亭县就要两天时间,也就是说,沈义已经两年没能跟家人一起过元宵节了。
当然,尚河也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在安安的提醒下,沈义在来亭县的第一年,就已经抽空在县城外买了一大片荒地,并且找人开荒,然后在第二年春季,全部种上了葡萄苗。
是安安特意扦插的葡萄苗,足足十亩,而且还都是家里已经养过一两年的葡萄树上的枝条扦插的。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应该就会开花结果了。
此时,正好是沈义去来亭县读书的第三个春节,而明天,沈义应该就要回家了,以往的两年,都是在这个时候回来的。
这两年沈家依旧住着当年的那个院子,家里依旧只有他们一家人,什么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谁也猜不到,就是这样一家早出晚归的人,家里的积蓄,一个木匣子都快装不下了。
并且现在的沈家,除了卧房,其他房间全都是房门紧锁,其中一个房间堆满了粮仓,剩下的粮食自然是被卖掉了。
而剩下的房间,全都是葡萄酒坛子。
安安说过,葡萄酒跟粮食酿的酒不一样,不可以放太长的时间,最多两年。
毕竟这酒不是粮食精酿,而且密封度也不是很好,不能存放太长的时间,会坏掉。
所以每年新的葡萄酒出来之前,他们都会把去年剩下的葡萄酒全部处理掉。
而这处理方法,自然也只能让沈义来跑了。
这三年,他在读书的同时,为了销售家里的葡萄酒,也是费了不少心力,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寻找家里做生意的同窗好友。
同样方法,同样的价格,非常容易出手,既可以在来亭县销售,也可以带去其他地方,价格不会便宜,那些同窗自然也是大赚特赚。
而他要做的,就是学习左手写字,避免字迹被同窗认出来。
即便如此,这两年地里的葡萄越长越好,越长越多,哪怕去年做的葡萄酒,三个月前就全部售空了,今年做的依旧很多很多。
最开始,不是没想过他们自己做这个生意,翻十倍的价额,何不自己赚了?
但是在县城待的时间越长,看到的听到的了解的越多,这个想法反而越来越淡。
怀璧其罪。
葡萄酒就是他们的‘壁’。
他们没有拥有保护葡萄酒的实力,若是被旁人知道了,也落不到什么好,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