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三世见到了来自东方的使团。
由朱元璋亲自带领的锦衣卫使团。
当然,朱元璋并没有说自己的皇帝身份,而是使用了他称帝之前的吴王的名号。
乔治三世正穿着一身大清的服饰,头顶着一顶顶戴花翎,镶嵌红宝石的暖帽,身上披着坎肩,穿着藏青色褂子。
俨然一副“咱”大清官员的打扮。
这正是乔治三世十分自得,骄傲的东方服饰,然而当他刚准备出门见东方使团的时候,从军舰舱室门口处望了一眼,这一眼,就让乔治三世感觉到了有些自惭形秽。
乔治三世被吓到了。
因为他一直一来自得的,来自东方的服饰在朱元璋等一行人的服饰对比下被秒的连渣渣都不剩了。
朱元璋身着大明制式亲王青色冕服,织五章,龙纹在肩,山纹在背,火,华虫,宗彝(yi)纹在两袖,每袖各三。
头戴九琉冕冠,从头上到脚下,九琉冕,衣,裳,蔽膝,中单,大带,玉佩,大綬,袜,舄(xi)。
从华丽程度来讲,朱元璋这一身亲王冕服,直接将在场所有的大不列颠贵族给秒成了渣渣。
更别说此刻身穿大清服饰的乔治三世了。
而朱元璋身后的锦衣卫们经过精挑细选,各个身高在一米八五以上,高大,挺拔。
全员身着飞鱼服,乌纱冠,右衽交领,领部缀白色护领,前后襟皆上下分裁,腰部以下做褶。
衣身彩织云肩,通袖襕,膝襕,饰以大红织金飞鱼纹。
玉制束带,皂靴,绣春刀。
锦衣卫们神情倨傲,右手握腰间刀,左手叉腰,昂首挺胸,肃立原地。
朱元璋左右还有锦衣亲卫手持九琉旂(qi)!
九琉旂,上绘有九条交龙,旗帜尾端也有对应着九条交龙的九条飘带。
九琉旂,是诸侯规格的旗帜。
虽说朱元璋是皇帝,出行理应使用三辰太常(十二琉),但此刻朱元璋使用的是吴王身份,因此是诸侯规格。
而这个时代到了后来,大清定的龙旗,其形制就是从这个旗帜抄过去的,一条游龙,再加一轮红日,就是大清龙旗。
可以说是抄也才抄了个残缺,皇帝的旗帜,是由日月星三辰,再加十二琉交龙组成的太常。
这个交并不是蛟龙的的意思,而是交汇的意思。
就这个阵仗,直接让乔治三世回去了,然后将身上的大清服饰一脱,换上了自己大不列颠国王的服饰。
虽然从华丽程度上来讲,仍然不如朱元璋。
但是相比起之前东施效颦一般的大清服饰,穿着自己的服饰见到朱元璋的时候更让他感觉到舒服一些。
在“汉诺威王朝”号皇家军舰的甲板上,大明和大英的正式接触开始了。
乔治三世这边有着不少的贵族,这些身居高位的贵族,不少都是“天朝热”潮流当中的佼佼者。
他们都十分的喜欢,崇拜东方文化。
但在此之前,他们接触的一般都是大清剃发易服阉割下,面部全非的天朝文化,服饰。
而这些来自大明的服饰,文化,简直就是对这些贵族们的降维打击!
他们一边艳羡,观赏着朱元璋一行人的服饰,一边互相热切的交流着。
乔治三世带着托马斯·斯当东这个唯一会汉语的年轻人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您好,尊敬的远东客人,首先,我以大英日不落帝国皇帝的身份欢迎您。”
“我有一个问题想要请问您,之前我们两国有过交流,但是这一次您的到来为什么没有事先通知呢?”
乔治三世十分有贵族风范,优雅的轻声说着。
随后旁边的托马斯开始有些磕磕巴巴的说着汉语进行翻译。
说实话,朱元璋听得很勉强,但听懂了。
于是他做出了一幅疑惑的样子,道:“我们已经先行派出了使者通知你们,难道使者没有到吗?”
随后便是等着托马斯翻译,然而,托马斯露出了一副略微有些难堪的神色。
他没听懂。
托马斯学的汉语,是接近豫州话的北方口音,从大明到大清,几百年间豫州的口音没什么变化,大明朝堂不少官员都是豫州人,所以朱元璋对豫州口音很了解,能听懂。
但是朱元璋,是南方人,说的话也是凤阳话,托马斯就完全一脸懵逼了。
见到如此,朱元璋便是招了招手,朱元璋身后,一名中年道士走上前来,一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拉丁语!
这名道士是朱元璋找的翻译,会一口流利的拉丁语,而在欧洲,拉丁语基本就是贵族语言了。
乔治三世没想到东方人竟然有人会拉丁语,这下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双方经过了简短的交流。
“吴王殿下,请问您的这些亲卫为什么都不带枪呢?”
其中一节,乔治三世看这那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fBdVPW4LNk$,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