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2章 国色天香(2)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崇祯14年1月中旬

  听完了周铉刚才对谜语和生活的一番言论,周皇说道:“好吧!这些生活道理姐姐不懂。

  今日皇嫂在这里,我们一起听听你的诗作,看看我们的大诗人的诗怎么样?”

  以往的周皇后可是很低调,不会这么讲话;

  但因为周家有人给她露脸了,作为姐姐,好不容易得意这一回。

  周铉问道:“皇嫂,姐姐,你们想听什么诗?”

  张焉一听大惊,听周铉这意思,诗还挺多的。

  周皇后说道:“看不出来,弟弟你肚子还真有点东西啊!

  这样吧,先来一首《村居》这样的诗。”

  周铉说道:姐姐,这好诗可不是上街买大白菜,想买就有。

  弟弟也认为《村居》是好诗;

  不过,弟弟前两天恰好又作了一首好诗,诗名叫《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太平和朱慈炯大声说道:“这首诗好!”

  张焉听了,再次心头大惊。

  单论这首诗,它可是能够比拟唐朝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诗了。

  还有《村居》和《竹石》,这周铉可真是个天才啊!

  这么好的诗肯定不是周铉在宫外请人代做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有这样的水平,早就参加科举考试或者已经小有名气了。

  周皇后当然也知道这是首好诗。

  她故意说道:“弟弟,这首诗与《村居》有哪些相同之处?”

  周铉想起上次作《村居》时说过的话,于是道:“姐姐,我们家以前是从松江嘉定到京城的。

  作这首诗,也是弟弟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坐船和扑鱼,更想起姐姐的关心照顾。”

  周皇后心头一热,这个弟弟真是太好了!

  张焉则在旁边羡慕地看着这姐弟俩,同时也反复品味《舟夜书所见》的意境。

  周皇后看到张焉在品味,于是问道:“皇嫂,我弟弟这首诗怎么样?”

  张焉回神过来,面带微笑,说道:“好诗!意境很好!

  真想不到国舅能做这么好的诗。”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周铉插嘴道:“皇嫂,以后臣弟多过来和你交流交流诗歌,臣弟这边的诗歌很多啊!”

  张焉嫣然一笑!

  这宫中生活有的人认为很好,但也有人感到无边的寂寞和无聊。

  张焉却是长达十几年的长夜孤灯。

  除了侍女、周皇后和父亲太康伯,其它就是与女红与诗词相伴。

  她的苦可是少有人知道和关心

  周铉的诗让她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和乐趣!

  这时,张焉绝美的笑容让不远处的周铉目瞪口呆,心里在流口水!

  他一直在盯着张焉,张焉旁边的贴身侍女注意到了这一切,她马上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但没有说话。

  周皇后看到了这一些,便大声咳嗽一声,说道:“弟弟,你再作一首明志的诗,然后就回家吧!”

  周铉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也立即明白了周皇后的意思。

  今天有些无礼过头了,这在大明皇宫里是很忌讳的;

  如果被崇祯皇帝看到了,估计要下大牢。

  思索一番后,周铉说道:“这是臣弟前不久写的诗《苔花》,送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也送给天下的大明人。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张焉读完了,想了一下,马上明白其意思,不禁暗暗叫好。

  诗词简单,但意境十足,很不错。

  太平公主则问道:“舅舅,你这诗怎么能送给天下的大明人呢?”

  周铉微笑道:“太平问得太好了,小小年龄,竟能深入思考,做学问就是要‘不懂就问’。

  这苔花很朴素、很简单、很微不足道,但是它丝毫没有甘于平凡,更没有自卑;

  在春日到来之际,它也要像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展示自己的美丽和精彩。

  我们每个人难道不应该像苔花学习吗?

  不管什么地位,不管贫贱富贵,不管身处何方,我们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这时候,周皇后大声说道:“弟弟,你诗做得好,讲得更好!

  你得神人指点,终于开窍了!”

  周铉则故作谦虚道:“姐姐,臣弟也为以往感到痛惜。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