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4年5月下旬,宁远
离开周遇吉的军营后,周铉心中很高兴;
他感觉到这次还真有可能打一个大胜仗,消灭建虏的数量超过1000人,甚至更多!
4月份上旬时,周铉当时接受驰援锦州这场战事,有一半是被逼,有一半是想尝试跟建虏打一场;
不管怎么说,对敌建虏是迟早必须要做的事情;
否则,这大明朝还有人能够肩负起这个责任吗?
周铉心里想了一遍所有人物,没有!
原因不是这些人没有能力,而是得不到朝廷和崇祯的足够支持和信任;
即使得到了支持,即使拥有20万军队,也有可能一下子崩盘;
因为洪承畴也好、孙传庭也好,即使是陈新甲来,很多总兵一碰到硬仗就会逃跑;
原来的“松锦之战”第一个逃跑是大同总兵王朴,接下来还有吴三桂、白广恩、唐通;
而洪承畴还是白广恩和吴三桂的大恩人!
周铉4月上旬之所以拒绝驰援锦州,因为他认为还没有准备好;
他的周家护卫队人数严重不足,骑兵较少,而且还战斗经验不足。
他希望的时间点是崇祯15年秋天,阿巴泰率领约7万建虏入关时,狠狠伏击一次建虏。
目前,周铉对于历史上的“松锦之战”还是记得很清楚,他现在至少有三个情报优势:ωww.xSZWω㈧.NēΤ
其一、崇祯14年7月底之前,大明军队还占有优势;
如果历史上的洪承畴更果断一点,更坚持一点,驰援锦州就成功了;但世间没有如果。
这说明7月底之前与建虏打仗,大明有优势;
-读小说
想了很久后,周铉设想了具体战争布局:
第一步,集聚4万步兵和1万多骑兵在松山与杏山附近,并在松山与杏山之间适当挖壕沟;
第二步,由祖大乐率领2万多步兵和1000多骑在松山附近大摆迷魂阵,不断佯攻建虏;
第三步,通过骑兵将周遇吉约2万步兵人马转移到锦州外围西北面,他们在此挖壕沟,并进行防守;
第四步,由周铉、吴三桂、曹变蛟发动对义州的强攻;
其中,第二步与第三步的时间放在7月19日,第四步时间放在7月20日。
如果建虏回援义州,肯定优先选择通过周遇吉的防线。但此时周遇吉已经防守到位,还有壕沟阻拦;
依照周铉对周遇吉的能力判断,他应该有能力阻挡下来。
如果建虏无法通过,他们会考虑松山和杏山之间的通道,但此地首先有祖大乐的阻拦,还有壕沟。
如果在祖大乐佯攻期间,建虏对祖大乐发动猛攻,祖大乐支持不住,可以退守松山;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第五步,从义州回来的骑兵、周遇吉部队、祖大寿部队、祖大乐部队四面围攻原来围困锦州的建虏军队,这部分建虏估计有4万人不到;
但四方人马却有7万人马,这是必胜之局!
即使不能全歼这4万人马,能够拿下5000人也是好事啊!
这个战局设计跟历史上的“松锦之战”完全反过来;
这次大明官军断了围困锦州的建虏的退路,这部分建虏有约4万多人,马匹有6000以上;
如果吃掉他们,那建虏一定很伤元气。
周铉哈哈大笑起来,太好了!战局就是这样。
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有几件重要的事情去做:
其一、需要足够多的马匹。马匹不仅能够打仗,还能快速运人和物资;
需要马匹快速将周遇吉及曹变蛟的步兵转移过去,并携带攻城的工具和粮食前往义州。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即使将马科和王廷臣马匹全部借过来,现有马匹一共也只有约1万1千匹出头;
其二、兵力不够。应该从马科和王廷臣那边多借点人马;还有,塔山和松山是否可挑选一些精兵。
其三、要准备一些工具,比如铲子、攻城的木板和木盾;
其四、至少准备10天的干粮;
其五、早日派人去杏山与松山之间防守起来,这个地方是个关键点。
其六、需要去查看松山、杏山、锦州等附近地形和通道,以免到时候会出现想象与现实差距太大。
周铉马上找到了郑师傅;
郑师傅还以为周铉问他有关吴三桂、曹变蛟的6000多匹马怎么样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