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九十一章 趁势抢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望海埚大捷。

  捷报很快传到了北平府,消灭了七百余倭寇,俘虏了七百余人,各占一半。

  山东的布政使不要脸的派了人去核查,以前对金中中左所不理不问,现在那边打了大胜仗,就想到要去分功了。

  得知消息的北平布政使颜钝骂了两句,毫不犹豫派人去递了拜帖,约定了去燕王府的时间。

  他跟功劳又没有仇,现在不是和王府耍手段的时候,双方合作把功劳揽到身上才是正经事。

  金州毕竟是山东负责后勤多年,而且真认真辩论起来,王府只有监督流放罪民的权利,别人还真有理由抢功,希望还不小。

  颜钝虽然新上任,但这个机会被他抓住了,未来的大考得到优,板上钉钉的事。

  千里做官为了前程,颜钝跟朱棣又没有仇,双方其实都很满意对方的态度。

  朱棣在王府最近几日笑得合不拢嘴,什么政治的妥协,什么达成双方的默契,得知自己举荐的人获得了全功,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功劳永远是最重要的。仦說Ф忟網

  那蓝玉嚣张跋扈多年,连藩王都不放在眼里,靠的是什么?功劳!无论再怎么分析此人,没有功劳他屁都不是。

  他又不姓朱,凭什么爬到藩王们头上拉屎拉尿,藩王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蓝玉只是小辈,资历比他强的人多得是,只是他功劳多,那他就是军中第一人。

  此战消灭了一千五百余名倭寇,比起动辄万余战功的陆战不值一提,但是倭寇是不一样的。

  倭寇在大海上神出鬼没,让各地不堪其苦,其实倭寇人数并不多,但是胜在游击的理论。

  所以孙岩一口气消灭掉一千五百名倭寇,令很多人相信,倭寇之患被平息了。

  “儿子也认为如此。”朱高炽笑着说道。

  他和其余的将领不同,将领们是凭借经验断定,可他是通过历史来断定。

  永乐十七年,金州消灭一千五六百倭寇,扫平倭寇主力,令倭寇胆寒,终明一朝辽东再也没有犯过倭寇。

  “还是孙岩沉得住气啊,要么不动,要么出手尽全功。”唐云赞叹道。

  孙岩是他卫所里的千户,孙岩获功,他也脸上有光。

  “我觉得王爷是首功。”

  燕山左卫指挥使张玉突然说道,其余人一脸的诧异,此人难道真心投靠了王爷?

  虽然功劳肯定是以王爷为主,但如此不要脸的拍马屁,还是令人有些恍惚。

  张玉平日作风,看上去不是这种人。

  朱棣没有反驳,也没有接受,一脸玩味的看着张玉,他要看看张玉下面的话,能不能令他满意。

  “倭寇未平时,山东供应金州的海运已经停止,也是惯例,只要起了倭寇,就会停止海运。”

  “哪怕绕道千里,通过辽西走廊运送物资到金州,耗费十倍之力,也不让倭寇得一利。”

  “而王爷坚持海运,与孙千户达成了默契,最终促成了倭寇的贪婪,使得倭寇集结上岸,才让孙千户赢得了战机。”

  张玉分析完,众人恍然大悟。

  其实不少人已经猜到,例如唐云等,多年在朱棣麾下担任将领,深知朱棣的性格。

  做的多说的少,事情没有结果的时候,更不会张扬,只有尘埃落定时,才会透露一二。

  “哈哈哈。”朱棣痛快的笑了起来,高兴的说道:“知我者,张玉也!”

  朱高炽好像懂了,好像又不懂。

  按照他的理解。

  张玉的意思是,朱棣故意用海运诱惑倭寇,明知道会有风险,可能让倭寇抢到补给船只,仍然坚持如此。

  倭寇因为获得了利,胃口也大了起来,所以才不约而同聚集,登陆干票大的。

  可有些勉强啊。

  这种事情太过缥缈,倭寇不聚集起来呢?不聚集起来,哪怕孙岩获胜,也不会能一口气歼灭一两千倭寇。

  而消灭几十几百的倭寇,又无法平息倭患,倭寇们可以换个地方继续抢劫。

  朱高炽觉得,张玉说的可能有道理,也可能是为了拍朱棣的马屁,才举出一个有些牵强的理由。

  但无论哪种心思,说明了张玉心中,态度已经靠近王府,这是好事。

  一场大胜。

  让燕王府的形势更好了。

  等众将离开后,朱棣特意留下朱高炽。

  “你对这场战事怎么看?”

  朱棣表情严肃。

  治理之功,长子的才能无需多言,可朱棣希望朱高炽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政。

  对军事的见识,朱棣希望朱高炽和他治政之能一样突出。

  “儿子没有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