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兄,这不就对了吗?心中难过便说出来,你我之间不需要那种拘束!当然,在人前我们就做做样子便是。”子休这时笑了,搭上惠施的肩膀。
“是啊,子休说的对。兄弟之间应当坦诚相待。”
“哈哈哈哈哈……”两人互述出自己的心声之后,如释重负一般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话说回来,子休,你怎么会突然来到魏国了呢?”
“当然是为了寻兄台而来,我一路打听你的消息,最后来到了这里。兄台效仿孔子,一边游走,一边传道,可让小弟实属佩服。”
“子休言重了,我哪能算是传道呀,只是教教诗词歌赋罢了。”
“那也值得小弟敬佩呀,当地的人们可感激你了。”
“果真如此?”
“当然,何须愚弄兄台呢?”
“那如此,也算功德一件了。”惠施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惠兄不是要周游列国,如何又当上了魏国的国相呢?”
“此时说来话长,坐!听我与你娓娓道来。”
惠施和子休讲起他的旅途,“当初,我本欲效仿夫子周游列国,途径一处都会传道授业,给当地的人们讲书,我自然不敢与夫子相比,但也觉得自己也算是积了功德。每到一处,我都会待上个数十天才继续往下个城镇出发。一路上我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从他们口中也听闻了不少天下之事……”
“再后来,我来到了魏国的都城,我依旧像往常一样,不吝地分享自己的学识见闻,就在茶馆里,我遇到了微服私访的魏王,当然,那时我并不知道是他。我和他很投缘,他对我发表的看法都表示赞同,后来他邀请我上他家做客,没想到却是来到了魏王的宫殿,他向我坦白了身份,并且很诚恳地请求我能辅佐他……”
“虽然我本想效仿孔夫子,周游列国,但魏王盛情难却。我也觉得他是一个明君,并下定决心来辅佐他。”
“惠兄,你知道我一直在等着你归来吗?”
“子休,为兄对不住你。”
“无妨,能看到惠兄得偿所愿坐上了高位,我也替你高兴。今日我们就一醉方休!明日,我启程归去。来,干!”子休眼中泛满了泪光,惠施也是。他们心中知道,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后一次喝酒了。
次日,子休酒醒后,收拾好行李,离开了魏国都城。
子休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竟走到了一座悬崖旁。子休不是个贪图财气和名声之人,他一直觉得世人非常虚伪,唯独惠施让他感到人的一点真心,而如今,他所敬佩的惠兄,也成了他所讨厌的人,他觉得此生无需再续,便纵深一跃,跳入了悬崖。
然而预想的痛感并没有来临,子休落在一只巨鸟的背上。这只巨鸟仅仅是略微的展翅,便已飞行数万里。巨鸟带着他几乎飞过了世上的每一个角落,时而收起翅膀向海中俯冲而去,子休有幸一睹海底世界的风采,而这一切对子休来说就如同梦境一般。
待得子休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崖谷之间。
若是能如梦中那只巨鸟一般,活得无拘无束,过得潇潇洒洒一般该多好。子休如是想到。“会诞生如此生物的地方,想来也只有极北之地了吧。”子休喃喃自语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兄,我打算用你的名字为它命名,你的名字太适合他了。”子休笑呵呵地对着我说道,自打离开到现在已过了一年有多。
“随你。老友也见过了,接下来作何打算?”我问道。
“还是老老实实地做个读书人吧。”子休爽朗地笑道。
“你倒是一点野心也没有?”
“当然有,比起虚伪地当官,我更宁愿自由地活着。也许有一天我也能感悟到大道吧。”
“那便祝你好运了。我走啦。”
“逍遥兄,感谢你替小生照看屋子。”
“无碍,举手之劳罢了。”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宋剔成自立为君,大约在此年前后,庄子为漆园吏。漆园在蒙地。[10]
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楚威王使大夫往见庄子,欲聘其为相,庄子却之。[10]
周显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宋君剔成弟偃攻袭剔成。剔成奔齐,偃自立为宋君。大约此后不久,庄子主动辞去漆园吏职。[10]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采用惠施策略,和齐威王在徐州相会,尊齐为王。当在此年或稍后,庄子见魏王。就其见魏王“衣大布而补之、正絜系履”及有关谈论看,似已非在职官吏。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