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早晨五点半左右,天色还蒙蒙亮,徐福贵和来顺穿着长袖,戴着宽边草帽,穿梭在玉米地中。
“今年的玉米长得可真高。”来顺笑呵呵的说了句。
徐福贵点点头,这些玉米普遍都是两米高,两人站在里面丝毫不起眼。
一边说话,手上动作没停,将泛黄的玉米一个个从玉米杆上剥下来,没着急去掉包裹玉米的玉米叶,直接放进身后的背篓。
两人动作麻利,不一会儿便将背篓装满,快速回家倒在院子里,然后赶着时间去地里继续掰玉米。
他们两天不亮就起来了,为的就是趁着早晨气温不高,早点儿把地里的苞谷给运回来。
等太阳升高晒的痛的时候,就可以在家里把苞谷叶去掉,扔在院子里晒干,晒干后再脱莉。
两人动作虽快,但太阳升高的时候,依旧只掰了半亩地的样子,饶是如此也在院子里堆了不少玉米。
“福贵哥,来顺,歇着吧,先把饭吃了。”刘翠萍面带笑容说都道。
徐福贵应了一声,和来顺走进茅草屋,擦去额头的热汗,洗了个冷水脸。
随后直接把上身的衣服给脱掉,用冷水麻布好好擦了一番。
在玉米地里干活难受的很,身上一直发痒,加上汗水流淌,两人早就想回来了。
刘翠萍把碗筷端上桌,徐福贵和来顺立马大口吃了起来。
刘翠萍嫁给来顺差不多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刚来那两天还比较拘束,后来逐渐习惯徐家的生活节奏,很快融入进去。
这姑娘不仅动作麻利,而且很喜欢笑,相处起来很快乐。
吃完早饭,两人坐在屋檐下,点燃旱烟,有一口没一口的抽了起来。
“贵叔,顺叔。”一道清脆的声音响起,陈运生的闺女陈大妞蹦蹦跳跳的走进院子。
徐福贵露出笑容,“大妞来了,吃了没有。”
“吃过了。”
“进去找凤霞玩吧。”
陈大妞走进茅草屋,没一会儿,里面便传来两道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与外面的鸟叫声相呼应。
刘翠萍看了一眼屋里,压低声音都爱:“家珍姐真厉害,我看那些先生教的都没有她好。”
来顺得意的晃晃脑袋,“那可不,以前小姐可是上过夜校的,差点儿还去省城读书。”
抽完旱烟,徐福贵起身准备再去掰点儿玉米回来,等日上三竿太阳晒的时候,再坐着慢慢剥玉米叶。
不料,刚起身,一大群村里人便涌进院子,一口一口的喊着福贵。
徐福贵看着他们,不解问道:“大家伙这是咋了?”
领头的几个人不好意思的说道:“福贵,听说家珍在家里教凤霞和陈大妞读书?”
徐福贵点点头,指了指屋里,“呐,现在就在读呢,怎么,你们要不要去学学?”
这些庄稼汉连忙摆手,“我们哪有读书认字的命?”
“就是,不是我们想读,是家里的孩子,闹腾着也要来读书,这不是来问问,家珍能不能一起教了。”
徐福贵恍然的点点头,有些为难道:“我去问问家珍吧。”
教两个孩子不是啥大问题,但是教一群孩子就不一样了,占据的时间精力很多。
而且他们屋子就那么大,哪儿容得下那么多人,他也不想让家珍那么劳累。
走进里屋,和家珍说了这事儿,没想到家珍很是高兴的答应下来,“大家伙敢把孩子交给我,我就敢教。”
徐福贵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多说,笑着答应下来。
家珍笑盈盈的看着他,轻声道:“福贵,我以前在城里上夜校的时候,一直想当个先生。”
徐福贵眨眨眼睛,他倒是不知道家珍一直以来有这个想法。
于是他转身走出茅草屋,“家珍说了,谁家娃娃想读书,尽管来就是,每天上午学。”
这些庄稼人立马兴高采烈回去,不一会儿,便领着家里的孩子来了。
不仅如此,这些庄稼人还带着所谓的拜师礼!
有的是半块腊肉,有的是十个鸡蛋,有的是两把粉条,有的是十斤粮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福贵,家珍,你们千万别嫌弃,我们这也拿不出更好的东西了。”这些庄稼人有些惭愧的说道。
读书在他们眼里可不是件容易得事儿,他们也想把孩子送进城里的学堂,可学堂的学费根本不是他们能想象的。
可孩子想读书,他们也不好阻拦,得知家珍愿意教自家孩子,自然想要表达自己的心意。
家珍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