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一章 刘备之仁,当以其迹观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张松对于刘备所言的自身德行不够之言,不敢苟同。

在场的诸葛逸只听得张松摇头道:“玄德公此言差矣。”

“您乃是汉室宗亲,仁义之名充塞四海内外,纵然是松远在西川都曾听闻,怎能说是德行不够呢?”

对于张松的这句话,诸葛逸是承认的。

无论是他幼年待在荆襄,还是后来客居江东,他从旁人的口中确实没少听闻刘备的仁义之名。

特别是后来的新野南撤,刘备携民渡江,己身率军断后……

更是让刘备的名望在江南之地达到了顶峰。

以至于当时他这样的“小儿”,都听闻了刘备的仁义。

念及到后世某些大v用某些阴谋论看待刘备携民渡江。

诸葛逸心中就忍不住发笑。

后世人不过是比汉末之人多了千年的见识而已。

并不是这个时代的老百姓眼睛瞎了。

如果刘备当真如阴谋论中所说的那般,他携带百姓实则是为了迟滞曹军铁骑的追击速度……

其后果只会是一个。

刘备此行积累的数十年仁义之名不复,名声会在荆襄百姓之中臭不可闻。

而不是当下这般,世人皆传颂刘皇叔仁义。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

刘备的仁义是种伪善。

对此,诸葛逸更是嗤之以鼻。

如果伪善之人都能博得仁义之名,那是不是说明,汉末的其他诸侯连伪善都做不到呢。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论迹寒门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

论心世上无完人。

反正诸葛逸窃以为,看待刘备是否仁德,应当从他的所作所为上去看,而非是像某些人从“心学”出发。

至少,他此生不曾像魏武曹操那般数次屠过城,不是吗?

堂中。

张松的声音继续响起。

“似皇叔这等有仁义之名的汉皇宗亲,以松之见……”

“休道是占据州郡,便是代正统而居帝位,亦非分外之想。”

张松此话一出,诸葛逸立时抬头惊讶的看了他一眼。

这话张松还真敢说。

也就是这里全都是刘备的心腹。

否则,一旦传扬出去,张松身败名裂都是轻的。

这让诸葛逸心中生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话说……

张松不会在今晚,直接把西川舆图给献上吧?

诸葛逸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张松是何时决定暗投刘备,为刘备献上西川地图的。

但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绝不是第一次初见刘备,就把西川舆图献上。

穿越者的蝴蝶效应吗?

诸葛逸忍不住自问了一句。

除此之外,他根本找不到合理的解释。

主位上。

刘备心中也是被张松的话惊的不轻。

帝位的念想,他虽然梦中幻想过。

但回到现实,他可是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永年言过了,备何敢当。”

刘备说道。

“不,皇叔当的!”

此时的张松已经打定主意说服刘备取西川。

正好借着今日的微醺酒醉,他欲要向刘备挑明一切。

“今日,松见到似皇叔这等仁义之君,胸中有些言语不吐不快!”

“我观荆州……”

“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非久恋之地之地也,这点皇叔可知?”

刘备闻言叹了一口气,“知道又能如何!”

“这已经是备好不容易寻来的安身立命之所了。”

见到刘备还不曾反应过来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张松顿时急了。

“皇叔焉能仅着眼于荆襄之地!”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

“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仁德。”

“皇叔若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张松话落,刘备还没表态。

诸葛逸就看到父亲诸葛亮,庞统,全都笑了。

见状。

他也笑了出来。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4月4日到4月6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