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明梅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但小姐不让自己和她打招呼似乎是不想知道他们的存在,光头也不好自作主张。

  他们在柜台前面等一会儿,柜台后面的门再度打开了。

  老板拿着一个精致的木盒,从里面走了出来。

  “你们看看这东西如何?”

  老板露出了得意的表情。

  他小心翼翼的把盒子打开,只见里面还有一个布做的托盘。

  而在托盘上,摆放着一只精巧的瓷瓶。

  见到老板拿出压箱底的宝物,林然也不装了,慢慢的靠近了柜台。

  此时也没有人关注他,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瓷瓶上。

  从远处就能看得出来,这瓷瓶造型精美。

  外表是纯白色的,上面绘制着细致的图案。

  瓶颈细长,瓶身略微弧形。

  老板拿出手套,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光头男。小說中文網

  光头和柯羽都不由自主地靠近了瓷瓶,想要仔细观察。

  其实就算是完全不懂行的人,也能看得出来眼前的瓷瓶做工精致,价值连城。

  光头男看到瓷瓶后,不住地赞叹:“不错!小姐,你觉得怎样?”

  柯羽并没有直接去瓷瓶,而是问道:“老板,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她今天没有带江璃来,自己的鉴宝水平,只能说是半桶水。

  但她并不担心,而是瞥了身边的林然。

  心里暗笑道:果然是个爱管闲事的家伙。

  但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

  只要林然发现问题,他肯定会出言提醒。

  老板笑道:“姑娘,你应该已经听介绍人提起过了吧?”

  如果不是有人介绍,他是绝对不会把这个瓶子拿出来的。

  可是,柯羽就是要让林然知道大致的背景,说道:“我记不太清楚了,还请你详细说一下。”

  “好吧。”老板笑了一下,说道:“这瓶子叫做”比梅瓶要大上一些,这是明梅瓶。”

  梅瓶也被称为经瓶,是流行于宋元时期的一种酒器。

  梅瓶通常口细而颈短,从瓶子颈部开始变得异常狭窄,几乎和梅花枝干相仿,因此而得名。

  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

  在其腹部有“清沽美酒”的诗句。

  结合文献不难判断出,它主要是作为酒器被贵族使用。

  但又由于其做工精细,往往是不可多得的精美摆设品。

  所以到了后期,梅瓶的制作也逐渐脱离了初衷,开始往着制作精美的方向去考虑,反而不考虑贮酒量。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但在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文化和制作工艺,因此,不同时期的梅瓶,往往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其中最为罕见的是唐代的梅瓶,作为初代,收藏价值极高,可谓有价无市,存世量稀少。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大量生产梅瓶。

  这一时期的梅瓶,往往呈现身形细长,体态偏瘦,口径略小的特征,往收藏品的方向靠近。

  宋代梅瓶的最大特征是颈部细短,鉴定方法也很简单。

  只要能看到棱角分明的转折,同时瓶子的肩部向下倾斜,足部足够长,并且而接近直线,这些鲜明的特点,成为了宋代梅瓶的鉴定依据。

  在这一时期,各地的瓷窑都开始烧制梅瓶。

  其中,以景德镇的青花梅瓶最为出名。

  到了南宋时期,梅瓶的发展文化变得更加多元。

  此时的梅瓶进一步细化,出现了宛若鸡腿形状的梅瓶,因此也得到了鸡腿瓶的称号。

  到了元代,梅瓶的文化被传承了下来。

  但元人不擅长工艺,只能继承宋代的风格。

  为了和宋代划清界限,同时体现草原民族粗犷的性格,梅瓶的制作工艺变得大开大合起来。

  这一时期的梅瓶,肩部制作的更加宽厚,而且出现了带盖的结构,盖子和瓶肩形成了钟的形状。

  中间倒酒的部分,则是呈现出管柱形状口。

  这种设计的最巧妙之处就在于,瓶盖可以直接翻过来当做酒杯来使用,可以说是集合功能性和美观于一体,是收藏价值非常高的梅瓶。

  接下来就到了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的官窑开始大量生产各式各样的梅瓶,造型也变得更加优美。

  而且逐渐回归了主题,官窑生产出来的梅瓶,一部分使用来装酒,仅供贵族使用的酒器;

  另外一部分则是成为了宫廷的摆设装饰。

  老板说的明梅瓶,实际上就是指明代的梅瓶。

  这一时期的梅瓶纯丝量极其稀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