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只是偶然间踏入“定”境,属于昙花一现。
但既然已经踏足过,只要继续“诚意正心”下去,迟早会再次踏入,直至稳定在“定”境。
未来的张良,应该就稳定在“定”境了,所以看起来事事都能提前预知一样。
所谓的“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并不是真的穿越了时空看到未来。
而是“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人的心灵拥有认知能力,万事万物又有一定的道理。
在“定”境下,至诚至正之心,可以根据已知的情况,事物的道理,去推算出未来会发生的事!
这也验证了《心学》中“心即理”的道理,只要不断的“格心”,让本心保持不善不恶如同天理的状态,就能“尽其性”!
所以《中庸》里才会有“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止。故至诚如神。”
祸福都能提前预料,“至诚”就好像神明一样微妙神奇!
……
高景忙着收束心神,让乱起来的心重新归正。
韩非却惊讶的看着他,道:“小师叔怎么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高景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等自己的心灵重新“正”了,才开口道:“你一心一意想要拯救韩国,为此甚至入了“定”,可见意诚心正……
问题是,韩国救得了吗?”
韩非沉默了片刻,耸肩洒脱的道:“小师叔说的是,不过救不救得了,总得去试试。”
高景叹了口气,道:“所以你会死,我一点也不意外。”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大气魄,大胸怀!
难怪韩非能入“定”。
韩非眼珠一转,转移话题,问道:“小师叔,你觉得天地间,是否有一种超越凡人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着命运?”
高景一挑眉,好笑道:“这与我何干?”
韩非不解,问道:“怎么没有关系?”
高景摇头,道:“我的心即是“天理”,心外无物,不往外求,所以是否有这种力量,跟我没关系,我只会依照本心而动,以良知,知行合一!”
“这就是小师叔的“心学”?有些像道家天宗的观念……”
韩非若有所思,片刻后才感慨道:“以前听小师叔讲心学,只觉得都是荒诞之言,如今才发现,这“心学”若水之寒,若火之热……”
说完,韩非盯着高景,突然把酒壶往前一递:“小师叔,要不要陪我喝酒?”
高景古怪的看着他:“我还是个孩子!”
韩非:“……小师叔其实也想喝,对吧?既然心……不对,是意动了,那为什么不喝?”
高景舔嘴唇的动作一顿,苦着脸道:“我心境不够,还处在“克己”的阶段,当然要克制自己的“意”了!”
韩非恍然道:“就好像小师叔明明对习武很感兴趣,却始终没有去学习一样。”
高景点头,道:“恩,我怕分心。”
儒家要求“克己”,就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杂念。
等稳定了心境,如了“定”,就没必要如此了。
……
就连读书都有讲究,《弟子规》有言: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现代人认为书籍排版,横版更容易更方便阅读。
事实上,横版书籍很容易让人一目十行,特别是那些小说,刚看到第一句,余光已经扫完整个段落了。
真正的读书还是竖版好,只有竖版,才能让人的眼睛盯着每一个字!
儒家有六艺,高景是一个都没学。
每天都在读书,诚意正心。
当然,高景也不是没有休闲,闲暇之余倒是学会了下棋,谈不上下的多好,反正每天被荀夫子虐的找不着北。
于是荀夫子就很喜欢找高景下棋。
……
“啪嗒!”
荀夫子按下一枚旗子,问道:“小师弟最近读书可是渐入佳境啊。”
读书是否真的读入味了,听读书声就知道。
高景读书的时候声音朗朗上口,丝毫不让人觉得厌烦,反而能够让人的心平静下来,这就是读出韵味来了。
高景的书里有无数现代围棋的定式棋谱,但他从来没有去看过,只是以自己的能力下棋。
思索了片刻,高景下了一子,道:“勉强定住心猿,拴住意马。”
荀夫子在下一子:“心猿意马?小师弟说话总是这么精辟入理,最近在读什么书?”
高景跟上:“《六韬》。”
荀夫子根本不给高景思考的时间,再下一子:“兵法吗?有何感悟?”
高景被难住了,盯着棋盘思索着,嘴里随口道:“无所谓以弱胜强,大体都是恃强凌弱,以多打少罢了。”
“哦?”荀夫子惊讶的抬起头,问道:“小师弟这话怎么解释?”
不仅是荀夫子,就连韩非,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