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458章 下海经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林晚晚大学修的是外语,陈四学的金融。

  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陆景礼竟然也学的外语,还和林晚晚一个班。

  一年多不见,陆景礼变了很多。

  再见面,陆景礼不像之前那般纠缠林晚晚。

  林晚晚颇为意外的同时,也松了口气。

  不过想想也是,她和陈四孩子都有了,还是两个。

  陆景礼那么爱面子的人,再不甘心,也不可能对她一个已婚已育的女人感兴趣。

  当然了,林晚晚也不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魅力,能让陆景礼对自己念念不忘。

  不过这样更好,大家桥归桥路归路,老死不相往来。

  陈庆海在京都有好几套四合院,其中有两套位于清北附近。

  这几套四合院此前被没收了,一直到年前钥匙才还给了陈庆海。

  这两年,陈庆海人一直在国外,钥匙是寄到丁燕玲手里的。

  四合院太久没住人,很脏,家具也全坏了。

  来京都前,丁燕玲特地托人帮忙找家政把四合院全部打扫一遍,顺便把一些破旧的家具全部换成新的。

  两套四合院,林晚晚和陈四住一套。

  丁燕玲带着两个孩子住另外一套。

  丁燕玲年纪上去了,两个孩子小,怕她一个人照顾不过来,陈庆海特地用自己的关系找了个阿姨。

  那阿姨手脚利索,还做的一手好菜。

  学校食堂的大锅饭不好吃,林晚晚又懒得做饭,下课后经常去丁燕玲那蹭吃的。

  和丁燕玲住一块方便看孩子,不用自己干家务,吃的又好。

  一来二去,林晚晚甚至都懒得回去陈四那边了,直接赖在丁燕玲那了。

  四合院足够大,房子也多。

  陈四看她这样,索性也跟她一块搬到丁燕玲那边去了。

  开学后,两人都特别忙,白天去清北上课,晚上则回来陪孩子。

  此外,陈四还要顾着老家养的生猪,每次放假都要特地跑一趟老家。

  好在赵辉很快上手了,包翠莲和林月英那边也帮了不少忙。

  渐渐的,陈四把生猪的事全权交给了赵辉管理。

  随着下岗潮越来越严重,改革的呼声愈演愈烈,打破大锅饭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三月开学后那会,省城某濒临破产的钢铁厂偷偷开始实行改革,按劳分配,鼓励工人多劳多得。

  工人的积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工厂产量翻了好几倍。

  同年四月,溪平村好几户人家的小孩饿死了。

  溪平村和临水村隔得近。

  溪平村穷,女人喜欢外嫁。

  临水村很多女人的娘家都在溪平村,大家都是亲戚连着亲戚。

  陈富荣和溪平村的村长认识,关系也还算不错。

  陈四人聪明,脑子好使,又是清北大学生。

  陈四从京都回来的时候,正好在镇上遇到陈富荣。

  陈富荣当时和溪平村的村长在一块,看到陈四,两人热情招呼他一块去国营饭店吃了个饭。

  席间,陈富荣说到了溪平村饿死人的事。

  陈四提了一下省城钢铁厂改革的事,还顺嘴提了分田到户的事。

  溪平村的村长是个脑子好使,还听劝的,回去后就把村里人全部召集到一块开了个会。

  四月底,溪平村偷偷实行改革,把大锅饭改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

  溪平村年年产量都是垫底。

  村民们都特别懒,每次都要催着,吼着才愿意上工,去了还要磨洋工。

  整条村的人都是宁愿去黑市当倒爷都不愿意种地。

  土地变成自己承包后,村民上工开始变的积极了,很多人天没亮就去上工,太阳下山都舍不得走。

  分田到户,公社那边一开始是不同意的。

  但是溪平村实在太穷了,年年饿死人。

  对于溪平村的改革,公社那边不赞同,但是也不反对,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八月,溪平村粮食产量翻了一翻。尛說Φ紋網

  也是这一年,溪平村的村民终于能填饱肚子了,终于再也没有饿死人了。

  有溪平村在前,陈富荣再恩耐不住,召集村委们连夜去找公社领导。

  隔日,临水村召集村民开了长会,也开始偷偷实行改革,分田到户。

  临水村土地肥沃,每年产量都特别高。

  分田到户后,村民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11月,临水村大棚蔬菜产量翻了好几番,村民们的口袋越来越鼓。

  同年,12月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