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菜端上来,大家边吃边聊。
赵简想了一下,又说道:“但是州府有稽考常平以赈粜之责啊,怎会容许这些不良商贾为非作歹?”
方仲永和章惇对视一眼,突然放声大笑。
赵简那张绝色俏美的脸颊却是浮上了许些绯红,道:“我朝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本,对于‘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尤为重视。中央监察机构,主要是御史台和谏院;而地方路级职能机构,特冠以‘监司’之名,在管理本区域本部门事务的同时,皆专举刺之事。朝廷十分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与监察。而赈灾救荒是考核与监察的重要方面。如有官员与商贾勾结,为非作歹,必会严惩。”
“惩罚能有多严厉?”方仲永一脸坏坏的笑道。
“可严厉了。”章惇立刻接着笑道:“仁宗年间,河北蝗涝,有官员玩忽职守,不予救治,主簿赵师锡罚锡(铜)九斤,司户舜之、录事参军周约、判官冯泌,各罚铜八斤;通判王嘉锡罚铜七斤、知县雷守臣冲替。”wWW.xszWω㈧.йêt
《救荒活民书》卷一,“仁宗每见天下有奏灾伤条”记载:
河北蝗涝,时伯州文水县不依编勅告示灾伤,百姓状诉及本州不以时差官检视,转运以为言。上(仁宗)曰:朝廷之政寄于郡县,郡县之政寄于守令,守宰之官最为亲民,民无灾伤,尚当存恤,况有灾伤而不为管理,岂有心于恤民乎?主簿赵师锡罚锡(铜)九斤,司户舜之、录事参军周约、判官冯泌,各罚铜八斤;通判王嘉锡罚铜七斤、知县雷守臣冲替。上谓左右曰:所以必行罚者,欲使天下官吏知朝廷恤民之意。
“这惩罚也过太严厉残酷。”方仲永夸张的惊呼道:“如此罚者,果欲使天下官吏知朝廷威慑贪官之意。”
这一刻,赵简娇躯骤然僵硬。
她狠狠的瞪了方仲永几眼,这个方仲永可真够大胆的,讥讽朝廷,还讥讽仁宗皇帝。明明知道自己是皇城司密探。
章惇也不禁对方仲永再次刮目相看,这家伙是真勇,心道一句“佩服”。
大宋因为祖宗家法,对士大夫过于优待,赶出京城去当地方官就是最严厉的惩罚了。
朱元璋“剥皮楦草”都治不了,就大宋王朝的“罚铜几斤”能吓住他们?还比不上“记大过一次、开除某籍”有威慑力。
方仲永冷笑一声,说道:“实际上,一些官吏想平定粮食的价格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之所以不那样做,就是官商勾结的缘故。不良商人的囤积居奇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向朝廷一些官吏大肆行贿。”
章惇漫然说道:“庐陵城里一些官吏本身自己就是奸商,与粮食商人沆瀣一气,公开地或隐蔽地大做投机生意,为粮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提供了很多可乘之机。”
方仲永举杯和章惇碰一下,问:“庐陵城里是谁在操控粮价,你可知晓?”
章惇略一沉吟,探头过去低声道:“他人问起我是不会说......最大的一条鱼就是昌王府里出来的赵海忠,其他都是小鱼小虾而已。”
听章惇的言外之意,背后是昌王赵颢。
“真是他啊。”赵简黛眉轻皱的说。
“怕庐陵城里没有人你敢管吧?”方仲永摇头说道。
赵简忧心忡忡的说:“如果没人管的话,这些人肯定会越发猖獗。到那时候,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百姓吃不上饭,他们就会造反的。”
“饥民造不成反的。”章惇叹了口气说道:“已经补饥民之青壮入厢军了。”
“呵呵。”方仲永冷笑:“他们釜底抽薪的动作可真快。”
翻开宋史,经常看到一句话:“募饥民补厢军。”
招募饥民为兵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宗家法,他曾言“吾家之事,唯养兵可谓百年之利,盖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生变,有叛兵而无叛民”。赵匡胤对这一“秘诀”非常自得,而且这项政策为宋朝之后诸朝奉为圭臬传承不怠,确实在对付流民叛乱有奇效。
但是“募饥民补厢军”,不是说给饥民转“编制”,而是上“枷锁”。
卖身入了军营,等待他们的就是被人奴役的命运。由难民混入编制而成的队伍根本就不堪一击,被拿来当做冲锋陷阵的炮灰罢了。
难民兵基本上都是被安排扎住边境,除了环境困难,要面对死亡的威胁,还要时刻担心粮草等补充的问题,有时候几乎都是饿着肚子上战场。古代军法严苛,炮灰们的命运,不是死在敌人的刀下就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要不是作为难民的他们,还真没有人愿意为了三餐,过上朝不保夕的日子。
难民军队的生活也是相当的艰难,宋朝最出名的壮举就是兵代丁夫。大宋朝廷真的是对这些兵士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难民兵们不但要在外抵御入侵,在内还要做一般役夫所做的事情。这些士兵除
手机支付宝搜索
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