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始皇帝):“好了别打了,再打就真把人给打死了。”
“沐歌仙师让汝等到此间来,想必也不只是为了打他的吧?”
李世民(天可汗):“打死便打死吧,反正接下来,肯定是会让朱祁钰顶替他皇帝之位的。”
“以他的所作所为,难道还不足以死吗?”
赵匡胤(宋祖):“如果是土木堡之变后的大明战神朱祁镇,自是死不足惜!”
“可现在的这个朱祁镇,并未犯下那些过错吧?”
“难道真因为他想杀了于谦,就要打死他吗?”
赵光义(宋宗):“皇兄此言差矣,他还没犯那些错,只不过还没来得及犯而已。”
“但他的这幅德行,和沐歌仙师在天幕中所展示的,简直如出一辙!”
“所以如今土木堡之变得以避免,功劳也是在沐歌仙师,不在他。”
“而原本历史中的他就并未为土木堡之变,付出足够的代价。”
“所以现在让他为各个已经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世界中,那些死去了的大明将士们偿命,又有何不可呢?”
“不过若就事论事,他只是欲杀于谦的话,在朕看来,即使于谦有泼天的功劳!这确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朕虽然不知道后世是何光景,但在朕等由皇帝治天下的时代,君君臣臣,还是要分得清楚的!”
“所以于谦说的那些话,简直狗屁不通!”
赵光义显然在某些方面,也和朱祁镇是一样的。
既他认为君要臣死,臣就得死!
且为君者,是不会错,也不能错的!
包括他哥赵匡胤,在这方面应该也是持相同的态度。
而且只要是身为皇帝者,应该都是持这样的立场。
但却,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是这样的——
李世民(天可汗):“赵二,你可别把由皇帝治理天下的时代,都一概而论了。”
“你只能代表,你自己的时代。”
“比如朕治下的时代,君臣自是有别,但于谦说的话怎么就狗屁不通了?”
“皇帝就不能错吗?说皇帝错便要死吗?那魏征天天说朕错了,还是当着大庭广众之下。”
“朕杀他了吗?”
“所以说到底,这还是个为君者能力,与器量的问题。”
“只有那些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君主,才会怕这怕那,认为若是承认自己错了,手中的权力和威望就会下降。”
“@嬴政(始皇帝),祖龙您说是吗?”
嬴政(始皇帝):“是的,寡人也不认为,承认自己错了有什么可怕的。”
“想当初灭楚,王翦将军说要五十五大军方可!”
“李信将军却说只要二十万。”
“寡人先是派了李信将军前往,结果他失败而归。”
“寡人便又亲自再去请王翦将军出山,向他承认是寡人判断失误,错了。”
“若是按照朱祁镇和尔等的说法,寡人不会错,那楚是不是也就不用灭了?”
“而且,对于三推三让这种说法,寡人也是很不理解。”
“我大秦欲夺九鼎,武王便直接杀到周天子王畿取了回来!”
“我秦剑比六国之剑皆利!天下九州便应该由我大秦统一!”
“天子之位!便应该由寡人来坐!”
“而且王还不够,寡人还要称皇帝!”
“这有什么好避讳,和藏着掖着的?”
“真不知道皇帝名号明明传至了后世,却怎么多出这么多弯弯绕绕?!”
“三推三让,实乃尧舜受禅之时的做法。”
“可这样的做法,早在大禹之子启建立夏朝之时,便早已作古,如今周天子也已作古,周之分封制亦然!”
“寡人和大秦,皆是堂而皇之的取而代之!”
“根本就没有这许多扭扭捏捏!”
“如此简直状似女子!”
比如嬴政和李世民,便对这些皆不屑一顾。
甚至,是有些满腹的槽,简直不吐不快!
所幸他们,又正好是皇帝这个职业的代表性人物。
所以他们都发话了,相信其他皇帝,也就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就是好像,赵光义似乎对李世民还有点不服。
赵光义(宋宗):“祖龙朕尚且不论,但是李二,难道这就是你推倒魏征墓碑的理由吗?”
李世民(天可汗):“???赵二你在说什么呢你?”
然后赵光义在挑起话头后,就又不回了。
任由李世民如何追问,都根本就不搭理他。
明显是,故意让他难受的。
...
而这时,天幕中的直播画面里,朱元璋朱棣等人的殴打小朋友,才终于堪堪停手。
只见朱祁镇,则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且鼻青脸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