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段孝平就搞来了的水。
陈长青将面粉袋子拆开,然后将面粉倒入挂面机的搅拌机里面,然后挨个加入淀粉、盐巴、鸡蛋等材料,然后按了下搅拌机启动按钮,搅拌机转动了起来。
再缓慢加入适量的水,少量多次浇。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要是太干了就压不出面条,太稀了,面条不成型。
因此在加的时候,陈长青心里还是挺紧张的。
毕竟第一次搞。
虽说以前在家里做过手工面条,但是机器做还是第一次。
转动了差不多一分之后,再按了一下倒转按钮,搅拌机再次反转起来。
一旁的段孝平看得一脸迷糊,不禁开口问道:“少爷,你这是在做什么?”
陈长青没有回答道,而是专心的盯着,时不时加水。
几分钟后,觉得差不多后,陈长青开始试着压面,第一次失败了。
不过好在可以继续使用,只需要重新放入压面机上即可。
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总算是达到他想要的效果,随即将成型的面皮放入切面机上,没几秒,成型的面条随着皮带传送了出来。
“快,去找两根木棍。”
陈长青一脸激动,又急切。
段孝平来不及消化他看到的,当即撒着脚丫子就急匆匆去找木棍了。
而陈长青这一脸喜色、激动地看着面前的生产出来的面条。
心里是说不出的喜悦。
“少爷,木棍找到了。”
段孝平气锤嘘嘘的跑了过来。
陈长青看着他所谓的“木棍”顿时无语了。
直径足足有三厘米。
长度更是差不多有一米多。
“你管这叫木棍?”
来不及吐糟了,只好将就一下,反正也只是试一下,陈长青将棍子放到传动轴末道,在面条传送过来时,从面条底下穿过,然后挑了起来,将尾部掐断,将挂着面条的棍子放到了架子上。
“好了!!”
看着眼前的挂面,陈长青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少爷,这是面条?”
“嗯!!”
“这...这也太神了吧,面粉放在里面就能拉出面条?”
段孝平瞪大眼睛,结巴地说道。
陈长青耐心解释道:“这叫压面机,国外的机器,专门用来制作面条的。”
一听到是国外的,段孝平露出恍然的神色。
这年头,只要跟洋人扯上关系,那就是“牛逼”的代名词。
陈长青笑了笑。
没有多说什么。
有时候,本就说不清,再说,这也能让他少一些麻烦。
上前,掐断一截面条,拿在手里感受了一下,然后递给身边站着的段孝平,说:“你看看,觉得怎么样?”
“听好的,有弹性,并且还很有劲道,就是不知道的口感如何。”
段孝平感受一番之后,回答道。
“如果,我说如果,让你让你花4分钱买一斤这样的面条,你愿意买吗?”
“4分钱?”
段孝平一愣,随即便道:“当然买啊,只要口感不太差,我肯定会买!”
“噢?为什么?”
“因为便宜啊,面坊都是6分钱一斤,少爷你这足足便宜了2分钱,傻子才会不买。”
6分钱一斤?
陈长青有些惊讶,他是真不知道价格面条价格。
一般她在外面吃面,也都是在餐馆吃,吃一碗也就2分钱的样子,偶尔要3分钱。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定价4分钱,倒是真的便宜。
不过,还得详细计算一下成本才行。
想来一斤下来,去除人力成本的话,也就在2分多钱,绝对不会超过3分钱。
如果按照一斤3分钱计算,一天卖出去一千斤面条,去除成本,1天能够进账10个大洋。
1天10个,10天也就是100个。
1个月下来能够进账300个大洋。
倒是一笔不小的生意,差不多能够赶得上那些文坛大佬的月薪了。
当然,这只是他的估算,实际多少还得看到时候情况。
再则,这还是按照4分钱一斤出售。
如果按照5分钱一斤,那就是翻倍了。
并且,一千斤面条并不算多,要知道光是梧县城就有25万人口,要是再算上乡村人口更是达到120万之多。
(查询资料民国时期,梧县是由三个县合并而成,是苏地排名前三的县,梧县也就是后来的“姑苏市”的母城。另外关于大洋与铜元汇率问题,官方定价是1:1000,但是实际过程中差不多是在1:1800,抗战之后那就更离谱了。)
不说每个人都吃面,但是100个人下来,10个人总有吧。
更何况,真要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