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台父子二人各自带领兵马,一前一后,足足狂奔了五百里。
此时双方均已是人困马乏。
冷静下来的阿卜只奄开始考虑起了前途问题。
此时的阿鲁台在草原上的威望如日中天,若是他将自己的丑事公之于众,自己在草原上将无立锥之地。
于是再三权衡之下,阿卜只奄把心一横。
仿效战国名将廉颇负荆请罪之举,亲自将自己的上衣脱去,命手下将自己绑了,前往阿鲁台的营中请罪。
阿鲁台尚在气头上,亲自抄起马鞭将阿卜只奄全身上下抽的血肉模糊。
发泄过后,阿鲁台终究是没有下定决心杀了阿卜只奄。
不仅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更重要的是阿卜只奄乃是鞑靼军中不可多得的智将。
杀了他,等于自断一臂。
加上阿卜只奄认错态度诚恳,愿意交出手中全部兵权。
思虑再三之下,阿鲁台饶过了他的性命,留在自己的中军,戴罪立功。
凤州城中朱高煦等人听完牛二的描述,加上在城头的亲眼所见,知道阿鲁台此时的军心已散,无论如何也不会再有什么大动作。
果不其然,阿鲁台率人返回城外的大营之后,命令大军朝凤州城胡乱放了两日弓箭之后,便撤军了。
为了发泄心中愤恨,阿鲁台撤军途中,将朱高煦的军屯破坏的面目全非。
顺道将大同和宣府周边的互市劫掠一空。
朱高煦看着面目全非的各处军屯,心头都在滴血,这些可都是自己的私房钱!
阿鲁台此举正中朱棣下怀。
这几个月,朝廷各方面已经准备妥当,朱棣于是留下太子监国,亲自带领京城三大营二十万精锐,亲征鞑靼。
太孙朱瞻基、赵王朱高燧、淮王朱瞻圻等儿孙,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悍将以及杨荣、金幼孜等内阁大臣,全都在北伐大军之中。
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以及杨士奇等人留在京城辅助太子。
大军水陆并进,在顺天府集合之后,出紫荆关,直抵宣府。
同时命令朱高煦率领本部兵马至宣府集结。
等各路大军在宣府扎营完毕之时,已经进入了寒冬腊月。
阿鲁他得到消息之后,并不如何惊慌。
他知道鞑靼与大明必将有一场决战,如今只不过是提前到来了。
而且此时序属隆冬,草原上风雪交加,极度不利于行军作战。
而明军仍然是步兵居多,如此环境中,就算是打不过,鞑靼的骑兵也可以全身而退。
朱棣虽然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但越是这样,他反而比平时用兵更加谨慎。
举倾国之力亲征鞑靼的机会难得,他不想有任何闪失。
朱棣命令使臣前往忽兰忽失温向阿鲁台下了战书,约定双方在饮马河附近的三峰山决战。
阿鲁台欣然应允。
因为朱棣在战书中言明,此战以骑兵对骑兵,正面战场决胜负。
马背上的民族对自己的压箱底的技艺当然有自信,阿鲁台看到朱棣的战书之后,直言老皇帝是昏了头了。
在他眼中,鞑靼的勇士们害怕的是大明的火器,若是骑马砍杀,明军不足为惧。
朱棣当然知道自己如此一来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
他考虑的是,哪怕付出的代价大一些,也要一战将阿鲁台的主力击溃,否则鞑靼骑兵四散而逃,在茫茫草原上根本不可能将其全部歼灭。
得到阿鲁台的回书之后,朱棣神情凝重,率领大军越过也可的里速沙漠,经赛汗山,过捷胜冈,直抵饮马河上游。
然后大军在河南岸,沿河西进,前后行军二十余日,终于抵达了约定战场。
阿鲁台同样率领着十万骑兵在饮马河对岸扎好营寨。
不过此次,瓦剌和兀良哈并没有出兵,尤其是兀良哈,见到朱棣一把年纪再次亲征,早就再次变成了温顺的绵羊。仦說Ф忟網
明军出塞不久之后,便纷纷遣使到朱棣营中,表达忠心。
朱棣心里虽然厌恶,但还是将各部使者安抚了一番。
解决了阿鲁台,回军的时候,顺手便可以把兀良哈三卫收拾掉。
既然双方都已准备完毕,那么就直接开打吧。
三峰山东侧,饮马河西侧,一片宽数十里的空旷之地,便是决战的战场。
朱棣此行将大明全部的精锐骑兵悉数带来,加上朱高煦的数千骑兵,也有近十万人马。
左军诸将朱高煦,率兵两万。
右军主将张辅,率兵两万。
朱棣亲自坐镇中军,指挥五万人马。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