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章 谈天衍(楔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夜幕满布繁星。

静谧无垠的虚空里,一颗彗星转瞬划过齐国的都城临淄。

邹衍独立于稷下学宫的观星台,凭栏仰望,一双透露着智慧的深邃眼睛异芒闪烁,显示他内心正体会令人无法捉摸的感触。

稷下学宫创于田齐桓公田午(注:即齐威王之父,与春秋时的齐桓公不同)当政之年,因它位于临淄的稷门附近而得名,又称“稷下之学”。

邹衍凝视夜空良久,接着油然一声长叹,目光逐渐从流星消逝的天际收回。他是那么的出神,以至于似乎连一个高冠长袍、蓄着山羊胡的神采奕奕的中年男子走到他的身边而懵然不觉。

来人走至栏沿立定,目光望着深邃莫测的夜空,沉吟半晌后,道:“不知是否鲁某感应过敏,总觉得邹先生刚才的叹息饱含意志阑珊、惋惜无奈之意,今晚区区鲁仲连能够聆听先生一述心中的秘密,实感荣幸之至。”

邹衍失笑道:“鲁仲连不愧是鲁仲连,一语道破老夫此刻的心境,然而你又凭什么肯定老夫的心事会说出来让你分担呢,难道你就不担心我会令你失望吗?”

鲁仲连摇头道:“我相信谈天衍,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邹衍,齐国人,博闻强识,“迂大而宏辩”,精通地理而立“大九州”说,披古通今而创“五德终始”说,因他“尽言天事”,故人称“谈天衍”。

当今天下,单以学术的影响而言,惟有荀子一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时称“双圣”。

“老夫多年来遍览天下,从未有一处象稷下学宫般给我强烈的归属感,只可惜,齐国自灭‘桀宋’之后,天下形势大变,又因对宋国大举用兵而元气未复,实在是劫数难逃,势必殃及稷下学宫。适才老夫仰观星象,见临淄上空有天棓星扫过,可知其祸乱必将在十日之内而至。”邹衍满怀感慨道,“齐鲁原为东夷故地,武王伐纣之后,裂东夷地而分封齐、鲁等诸侯国,故比之中原诸侯,齐鲁根基颇为薄弱。然齐国自太公始,明主良臣辈出,以军事、怀柔等举措,不断扩展领土,融合同化东夷族众,使之成为我华夏一员,及至齐桓公即位,励精图治,兼有经天纬地如管仲者辅佐,终于九合诸侯,一跃成为五霸之首,再后来,齐国政局虽几经波折,君主却都励精图治,任用晏子等贤能,以齐国的钟灵毓秀,到田桓公时,稷下学宫终于应运而生。”

鲁仲连接着道:“学宫历来荟萃了儒道法等各家各派的才华洋溢的学术精英泰斗,百家争鸣,不治而议论,一开网罗各家、兼容并蓄、学术自由之先河,实是千古来学术界的一大创举,又经齐威、宣王二世,国君尊贤礼士,广揽人才,集思广益,从谏如流,为八方来者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待遇之丰厚,天下无出其右者,到宣王末年,稷下学宫终于达到鼎盛颠峰,齐国亦因此列为‘七雄’之首。”

邹衍唏嘘道:“可叹盛极必衰,此乃天道,没有人能够改变。当今齐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又未能吸纳荀子等人的治国高见,齐国空有邹忌之闲,而齐王不如威王、宣王的开明纳谏,只听得进奉承阿谀之言,国力衰弱已成必然趋势,一旦敌国并举,战火燃至齐国境内,稷下学宫即从此江河日下,不复往昔盛况矣。”邹忌是齐威王在位时的齐相,他巧设辞令,劝戒齐威王广开言路、听取臣民批评,这才奠定了齐国后来鼎盛的霸主地位。

鲁仲连喟然道:“先生的星占术从未出过错吗?眼下齐国新灭‘桀宋’,只消再过一两年时间的消化,齐国国力将能更上一个台阶。”

邹衍摇头道:“你相信吗?”

鲁仲连愕然道:“相信什么?”

邹衍道:“你相信秦、赵等国会配合的放过这两年让齐国安心修养声息,恢复兵力吗?”

鲁仲连沉吟片刻,道:“这个我明白的,秦国自卫鞅变法,赵国自武灵王胡服骑射,此二国国力便蒸蒸日上、一日千里,与齐国并称三大强国,更且当今秦、赵适逢明君当政,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相较而言,齐国有数千稷下先生而不能用,顿然失色不少,如此一个弱齐甚至灭齐的机会,实在百年难逢,不但秦赵二国,恐怕连燕魏也不肯错过。”接着哀声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