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4章 摧城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刚刚遭受一波齐射火力打击的清军,七零八落,难以聚集,而明军士卒则在基层军官的指令下,紧紧靠拢在一起,几乎肩并肩般,挺着刺刀,不断向前。

  密集的锋刃犹如刺猬般让人难以下手,就这样,两军顿时碰撞在一起。

  “刺啦!”

  “锃”

  明军站在最前排的士卒同样着甲,与清军正面相对。

  刀刃刺破甲胄,或是划出火星点点,最后互相拼撞,发出刺耳的声音。

  “蓬!”

  偶尔还有几枚掌雷在战场上爆炸,迸射的火光将两军将士面孔忽得映照起来。

  “刺!”

  在军官们此起彼伏的竹哨声中,队列始终保持步伐一致,紧密团结。

  将士们统一攥紧护木,用力突刺,而后收回,周而复始。

  飚溅的浓稠血液在夜色下看不太清,但那腥臭的味道依旧弥漫战场。

  清兵虽然占据两倍人数优势,却是第一次遇见如此阵仗。

  说起来,随着明清战争的进度,不仅明军在战火中得到磨炼,事实上,和明军鏖战年余的江北济尔哈朗、勒克德浑,北逃的耿仲明、尚可喜等人,也对明军的战术、战力有了深入了解,如果清军主将是上面几位,这般对于炮兵部队的夜袭绝对不会如此草率。

  可四川清军不同于江北清军,他们当初是跟着豪格从陕西一路追杀入川,所过无不摧枯拉朽,之前在川东和文安之、袁宗第也有过拉锯,但主要都是进攻,还没尝过几次和明军大部阵战厮杀的机会。

  随着一枚掌雷在清兵人群中炸开,里面裹挟的石子直接把距离最近的一名士卒脸上穿透数个流血孔洞,在火光映衬下格外骇人。

  身侧战友见状,也许是巨大的伤亡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竟是丧失了勇气,往身后退去。

  清兵五百士卒,此时伤亡已近二百,还能维持不溃,已经是相当精锐了。

  但恐慌和动摇就像瘟疫,在队伍中迅速传染。

  沐显忠见战机已至,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军官,亲自提了一把带刺步枪,高声疾呼

  “冲啊!”

  随后挺身在前

  身后如林般刺刀丛紧密相随,一同冲驰而出

  最后这一波猛烈冲击,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清军将领想亲自弹压稳定局势,结果被冲过来的刺刀集群正面扑来,三柄刺刀同时刺中,当场丧命。

  剩下的清兵不顾一切,狼奔豕突,在火光和月色之下,也分不清方向,只是一直往身后逃窜。

  等炮营参将带着援兵抵达过来时,战斗已经结束了。

  次日拂晓,在炮兵阵地前清点出近三百具清兵尸体,而明军阵亡不过三十余人,负伤近四十。

  这个伤亡比例其实也相当大了,卫从哨不过两百多人,伤亡率近四成,如果是一般军队,早就崩溃了。

  可以说,就伤亡承受能力而言,这支二百人的小队,已经进入了近代水准。

  炮营的卫从哨,硬是在两倍多兵力劣势下,击溃来袭五百清军精锐,保护了攻城火炮阵地,消息传到后方,得到了高一功亲自嘉奖,尤其是那位出身贵胄的枢密参军,战后怕是要升一级了。

  -------------------------------------ωww.xSZWω㈧.NēΤ

  第一次夜袭失败后,明军也专门在炮兵阵地周围布置了防卫,想要再袭击就不容易了。

  但李国英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因为他实在是没其他办法了。

  明军的炮火每天都在轰鸣,火光硝烟弥天。

  从第二天开始,炮营军官们都不再校正目标了,直接按着原先计算结果,不断重复射击就是。

  围城第四日

  炮营参将举起手中双筒望远镜,远眺已经被沉重火炮打击下摇摇欲坠的城墙。

  城头没有一个清兵,原本作为依仗的女墙已经荡然无存,清兵不敢站在毫无掩体的城墙上。

  转首对沐显忠吩咐道

  “派人通知高都督,城墙攻破在即,可以让步兵准备了。”

  沐显忠也用望远镜观察了一番,隔着两三里,却看得一清二楚,约四丈左右的城墙,外包的砖石已经全部坍塌,里面的夯土墙体也裂纹广布,坑坑洼洼,最多再用炮弹砸上一个时辰,就支撑不住了。

  自从分配到炮营以后,他就很喜欢,只不过也有一些不足,作为在教导师里,从宋应星编写的教材中,学习过成像比例原理的“高材生”,他觉得完全可以再在望远镜之外,利用标尺之类,做一个专门给炮兵估算距离的仪器,那样就更方便了。

  好在一般战后,武备局都会专门派官员过来,向各军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