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之后,陈安晏便朝着李之仪说了声“请”后,便离开了这里。
原本还暗喜的李琳,在听到陈安晏后面的那番话后,立刻委屈得掉起了眼泪。
虽说跟陈安晏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李琳却是知道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
若是这次忤逆了他的意思,恐怕到时候连皇上或是八皇叔出面都无法说动陈安晏。
因此,最终她也只能强迫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轻装上阵,除了几个侍卫之外,两人并没有带其他人。
而他们这一行,一共去了三辆马车。
李之仪一辆,陈安晏一辆,另外又备了一辆供那些侍卫和马夫休息。
一开始,陈安晏跟李之仪各乘自己的马车。
但是在出城之后不久,李之仪却请陈安晏上了他的马车。
相比之下,李之仪的马车虽说不及陈安晏的宽敞,但也十分舒适。
两人相谈了一番之后,陈安晏才总算是明白了李之仪和王妃之前对待自己的态度为何这般多变。
原来,在李淡这次的书信中提到了一件事,他猜测陈安晏此番来巴蜀,是因为皇上的赐婚。
对于李淡来说,他自然不知道西夏发生的事。
因此,为了安抚李琳,李淡便将她的猜测告诉了李琳。
这也是为何李琳后来的心情会这般雀跃。
想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才毫无顾忌的跟陈安晏待在一辆马车里。
其实,在见到这封家书之后,在李之仪的心里其实并不反对。
因为在李淡之前的书信之中,曾多次提到了陈安晏。
尽管他是皇室宗亲,跟宗人府的官员几乎都沾亲带故,但还是跟陈安晏比较谈得来。
因此他对陈安晏的夸赞也不吝笔墨。
再加上陈安晏之前已经替他寻到了三个琉璃酒樽,更是让李之仪对陈安晏的好感倍增。
所以,只要李琳不反对,若是能召陈安晏为韩王府的郡马,李之仪自然也没有意见。
只是他也听说了陈安晏的病,所以心中难免会有些担忧。
而相比李之仪,王妃却是不太愿意成全这桩美事。
在她的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私心,希望谭星落能跟他们亲上加亲。
因此,尽管她本身对陈安晏并没有什么意见,但在得知皇上要给陈安晏和李琳赐婚,王妃自然有些不悦。
特别是后来,在得知两人回来的路上几乎都是同乘一车。
要知道,李琳尚在闺中,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免不了会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所以,就连李之仪也有些不满。
可是,因为有皇上的旨意,所以他们也不便反对。
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李琳的口中得知,他们的这个女儿早就对陈安晏芳心暗许。
李琳甚至猜测,这极有可能是李文栋的安排。
因为当初李文栋曾向李琳许诺,等到时机成熟,他一定会让两人顺利成亲。
李琳自然而然的认为,李文栋之前提到的时机,应该就是现在了。
所以,尽管王妃心中并不情愿,但她更加不愿违抗圣旨。
然而,李之仪根本没有想到,陈安晏口中的圣旨,里面交代的竟然是那件事。
而且,他也没有想到,陈安晏此番来巴蜀,竟然还有这么重要的任务。
若不是陈安晏的手上有枢密院院使杜和安的手令,他恐怕会认为陈安晏是在说谎。
而对于朝廷竟然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陈安晏去办,李之仪也忍不住问候了一番那些朝中的大臣。
不过,在这次深谈之后,李之仪也发现陈安晏心智过人、处事沉稳,又让他生出了几分好感。
让陈安晏有些意外的是,从成都往军营的官道竟然要比其他地方更加平坦,可以说仅次于京畿附近的官道了。
原本陈安晏还以为,这里是大梁边疆,又常有粮草辎重押运,路况应该要比其他地方恶劣一些。
所以,他们这一路上倒是远没有之前那么颠簸。
靠着枢密院的手令,他们一路上换马不换人,用了不到两天时间,便来到了八百里外的巴蜀军营。
期间陈安晏曾数次提出歇息片刻,不管怎么说,李之仪毕竟是当朝王爷,有事李琳的父亲,但却都被他婉拒了。
不得不说,这巴蜀的军营要比东北的军营更有压迫感。
在离军营至少还有百步距离的时候,便有官兵上前盘问。
靠着李之仪的身份,他们一行人倒是十分顺利的进了军营。
李之仪告诉陈安晏,他跟孙广佑是故交,所以来此不必通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