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六十三章 朝廷断饷,太监的请求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个月再不发,就断饷三个月了。”陈有善面带忧色,拿着账本记录向郭大靖汇报,“好在赏功银到了,由皮岛毛帅那边送来的,全额,没有扣除。”

  郭大靖心中浮起暖意,仗是自己带着广鹿岛人马打的,毛文龙分到了大功劳,却没贪赏功银,令人钦佩。

  但赏功银中有自己提前发放的抚恤,剩下的也不准备补发饷银,这不是他的责任。

  但士兵要养家糊口,要维持军心士气,粮食是肯定要多发的,算是暂借也好。等朝廷恢复饷银,再扣除便是。

  没错,郭大靖准备拿出粮食,甚至还有自己掏钱的准备。这个时候,收买人心,效果是最好的。

  而且,让朝廷,让皇帝,来背这个锅,对郭大靖日后也是有利无害。反正也没指望过他们,倒是担心手下忠君爱国,来道圣旨就把自己给拿下呢!

  我的兵,我来养,但一定要唯我马首是瞻。就是钦差,老子一声令下,也能毫不犹豫地执行他的命令,那才是他需要的。

  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嘛,看毛文龙是怎么死的,郭大靖就不得不防。

  “如果不是有那一万石粮食,现在岛上的军心民心应该很乱了。”陈有善有些钦佩地看着郭大靖,“但按人均每天一斤粮算,也只能支撑三个月。”

  “土豆和黑麦也算上的话……”

  郭大靖不待陈有善说完,便摆手道:“不行啊,那是咱们东江镇的希望,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

  陈有善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一点,可要是人都快饿死了,恐怕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告诉岛上军民,某已经从外购到粮食,足够支撑半年。”郭大靖思索已毕,开口说道:“再加上岛上的产出,捕鱼船队的收获,总要让大家度过这个难关。”

  陈有善张了张嘴,还是没细问。不管是真是假,能够安定人心就是好的。

  “海洋岛那边的收获如何?”郭大靖问道:“一个多月了,产量应该有所提高吧?”

  陈有善翻开账本,说道:“提高还是有的,比上个月多了三成,总量已经达到了四万多斤。”

  十几艘船呢,每艘船一个月才四千多斤?太少了!

  郭大靖接过账本看了一下,又递还给陈有善。鲸鱼还是没有捕到,但这并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

  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郭大靖说道:“我让秦大海过来一趟,详细问问再说。”

  陈有善看出郭大靖不是很满意,不禁劝慰道:“他们应该很辛苦了,出海打渔这事儿吧,有时候也看运气。”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不是要责怪他们,而是要商量出更好的办法。”

  这不是假话,而是郭大靖意识到了自己忽略的一个地方。捕鲸固然很好,但常规捕鱼才是平时最大的收获。

  郭大靖不是很了解现在捕鱼船队用的什么网具,什么技术。如果没用拖网的话,倒是完全可以改进。

  不管是双船拖网,还是单船拖网,郭大靖在前世看到过那种一网下去十几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壮观场面。

  就算现在没有什么探鱼仪器,在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一艘拖网渔船一天也能弄上个万把斤鱼吧?

  至于拖网,郭大靖还真知道很简单的直结式网板拖网,应该是比较古老的。

  其实拖网的结构比较简单,就是个能拖曳的囊袋形网具。关键是船上要加装绞盘之类的设施,据他所知,捕鱼船队好象没有。

  明朝的禁海不仅遏制了海贸的发展,连捕渔业也是小打小闹,都是渔民小船作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早在10~14世纪时,欧洲已在进行大规模的拖网捕捞,12~14世纪时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已使用拖网捕鱼。

  而类似于郭大靖所组织的大规模捕鱼船队,动用几十吨、数百吨的海船,在大明还属于首次。

  陈有善汇报完毕,郭大靖也都了解清楚这一个多月来发生的事情,心中也有了底。

  情况还不是很糟,特别是自己的收获颇丰,足以度过此次难关。

  “皇帝下旨,召回各地军队中的镇守太监和锦衣卫。”陈有善最后提到的事情,并不属于他的本职工作,但却让郭大靖精神一振。

  “赵光他们要走了?”

  陈有善笑了笑,说道:“大人回来得正是时候,他们近日便要启程返京了。”

  郭大靖也笑了,说道:“也好,便给他们饯个行,尽到礼数。”

  这是一个信号,要对魏忠贤下手了。崇祯担心镇守太监是魏忠贤的人,是老魏把持控制军队的手段,这是在剪除其羽翼。

  想多了呀!郭大靖觉得崇祯还真是多疑,收拾了魏忠贤,用得着这么费劲吗?

  太监为何得到皇帝的信任,不就是因为太监是皇帝的奴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