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一章 养鸡还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两年时间,两年里楼桑村与东村又干了几次架,而这几次干架的原因,却是争抢护卫蔡邕的人员名额。

  蔡邕出身陈留,那里地处中原,说起来,蔡邕没被刘宏折腾之前,其实也很少在老家居住生活。

  并非单纯的因做官定居洛阳,而是陈留及其周边世家繁茂,蔡邕性子又不喜争斗,在他成名之后,若是在家乡定居,难免会跟本地世家出些龌龊。

  世家照顾乡里,是一种责任,同样也是一种权力。

  蔡邕不在陈留,但其母为陈郡袁氏之女,后世人们比较熟悉的汝南袁氏大概算是从陈郡袁氏中分出,而在蔡邕被刘宏感动之前,他的舅父则是汉之司徒。

  蔡邕不在家乡,当地世家自然会对蔡氏族人进行特别照顾,其中涉及的事物,跟蔡邕亲在也没什么区别。

  同时家乡上下还会念蔡邕名望,与其交好,对其尊敬。

  但若是蔡邕定居家乡,那这么一位名望渐隆的大儒一脚踏进陈留,对于早已扎根陈留的世家来说,简直就如同将一池清水搅浑。

  蔡邕本就不喜争,陈郡袁氏同样低调,家乡无事,蔡邕通常也就不在那边久住。

  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说,若蔡邕在陈留当家立户,陈留地界,定然要出现世家与寒门的更替,亦或是世家间的依附整合,总归定然要有胜败一说。

  寒门多对世家怀有敌意,说起来也没什么高尚可言。

  因为,他们家乡那些世家胜出立足之前,那些寒门就是当地的世家,

  呵呵,很现实吧?一切根本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道道,其实都是明明白白的。

  如今蔡邕无罪一身轻,定居楼桑后,最近范围也就有个顺阴卢氏,当今挑大梁的便是卢植。

  而卢植又是个不怎么经营自家的存在,大概就是所谓的一心为汉吧。卢氏人丁不旺,蔡邕在这边倒是不会引出什么龌龊。

  当初蔡邕被人组团推了,流放是全家流放,甚至还影响了他登位司徒的舅父。

  袁滂被免司徒成了执金吾,而当时蔡邕妻子身感重疾。

  陈郡袁氏不喜蔡邕惹祸,蔡邕友人对流放之事无可奈何,便在朔方直接给蔡邕纳了一房妾室,安排仆役,算是家属流放,把蔡邕之妻给顶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种骚操作大概也只有蔡邕这类旺名之人才敢这么折腾。

  而蔡邕之妻没能熬过病患,年前去世。一番折腾下来,蔡邕可谓心力交瘁,对汉室的失望之情难以言表。

  当蔡邕被免罪之后,朔方那房妾室也就功成身退,该回谁家回谁家去了。

  至此蔡邕受陈郡袁氏不喜,家中又几近破家,便算在楼桑安定下来,也就开始了他的‘招蜂引蝶’。

  嗯,意思差不多吧?

  反正因为他,楼桑与东村上蹿下跳的打了好几场,就是为了多弄些村人凑到蔡邕身边。

  村中组建乡勇拱卫大汉之儒,而这些乡勇挂名部曲,百人离家,自发自愿投入蔡邕的怀抱。

  口税劳役,要不,您去找蔡邕登记一下?

  口税人头一年200,若免劳役上缴300。光这一点,一年下来,就已经省下数万钱了。

  若征军赋,你让大儒部曲去服兵役?来,你来征下咱看看。涿县曹掾,咱就问你,大儒流落乡间,该不该护持?

  您就说,拱卫大儒算不算服兵役吧?

  得,这下就不光是钱,说不好还要算上命了。

  最终两村打了数场,蔡邕实在看不过去,楼桑八十,东村二十,算是将‘蔡邕粉丝团’的名额给定了下来。

  蔡邕家境到底有些单薄,再多,他也齁不住。

  省钱是明打明的事情,但村人也不会将蔡邕当作水鱼。

  至此家中杂活百人上手,轮班之时,还要有四五个后生,没事掂着大刀片子,在刘沧家附近乱晃,以防宵小。

  而刘沧,也正式从原本的刘大夯,晋级成了刘公子,谁敢再乱喊,打断腿,族老说的。

  有了乡勇,便可打造兵器。打造修护兵器,便给村里引来了铁匠。铁匠到来,便可招来十里八乡一些锻造的生意,名声传了出去,便会有一些行商选择在楼桑村驻足留宿。

  当行商到来,楼桑村一系列的变化就更加惹眼起来,楼桑村副业随即发展,两年多的时间,附近村落也会趁农闲之时,聚集楼桑作些小东小西的贩卖购买。

  一名大儒,能给地方带来的变化当真不得了。当然,这是在皇帝陛下的刀,暂时割不到涿县的情况下。

  “五叔!五叔~!蔡翁有事找你。”穿好衣物,刘沧之前钻瀑布底下练戟,正坐在水潭边回想着两年的种种,一名六七岁的男童高喊着从山道边的草木中钻了出来。

  麻布小褂宽裆裤,脚上绑着估计又是从刘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