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65章 粮食丰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得知大明皇家银号已经有存银上亿两,朱慈烺高兴坏了。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内务府已不再缺钱,更意味着江南的缙绅商贾已经与大明皇家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同盟。

  然而太子妃却蹙紧了秀眉。

  “爱妃,你似乎不太高兴?”朱慈烺问道。

  太子妃康曦轻嗯了一声说:“贱妾正在为这些银子发愁呢。”

  “有银子你还发愁?”朱慈烺没好气的道,“有啥好愁的?”

  “怎能不愁?”康曦说道,“一亿多两存银,每天只是利钱就要支付几十万两,就是说每天一睁开眼睛,咱们家什么都还没做呢就已经花出去几十万两。”

  “啊,对噢。”朱慈烺闻言顿时间愣住,他猛然间反应过来,这一亿多两足色银只是存在皇家银号而已,并不是真归了皇家银号。

  而且这些银子存在皇家银号,得付利钱的。

  照这么一说,这似乎又成了一桩赔钱的买卖?

  但是朱慈烺很快又反应过来,说道:“不对啊,你说得不对,银号怎可能赔钱?银号要是赔钱,以前的钱庄又如何盈利?”

  太子妃说道:“钱庄是靠借贷来盈利。”

  “那咱们也借贷啊。”朱慈烺拍手道,“咱也借。”

  “哪有这么容易哟。”太子妃摇头说,“现在是想来皇家银号存银子的多,借银子的却几乎没有,到现在总共也只借出不足百万两。”

  【注:明末时期正处于通货紧缩阶段,经济活力很差,好的投资渠道严重不足,行商的风险剧增,缙绅商贾更愿意藏银子,而不是拿银子去创业,于是导致经济变得更差,机会更少,进入一种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然后就出现了一种看上去很矛盾的经济学现象,一方面大明朝明明有海量白银,另一方面市场上却因为银根不足,出现了通货紧缩】

  “怎么会呢?”朱慈烺难以置信的道,“借银子的竟然还没有存银子的多?”

  “今天之前,妾身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太子妃道,“可是现在真是这样啊,进银号的十个人里有七个是来存银子,就三個借银子,这其中还有两个人根本没有抵押物,就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借银子,愁人啊。”尐説φ呅蛧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肯定有解决的法子,等我问过父皇再给你写信。”

  “殿下,让妾身跟着你一块去徐州吧。”康曦说,“你放心,妾身不会缠着你,到了徐州你跟父皇还有定王住军营,妾住徐州分号。”

  这次北上正好还可以巡查一下徐州分号。

  虽说负责打理徐州分号的是一个跟了康百万多年的老掌柜,无论能力还是忠诚都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康曦作为银号的总掌柜总不能一次不去。

  想到这,朱慈烺便点了头:“也好,那就一起去吧。”

  分开两个月,朱慈烺还真有些想念父皇和朱慈炯了。

  ……

  “哈啾哈啾!”

  朱慈炯连打了两个大喷嚏。

  崇祯立刻一脸紧张的问道:“炯儿,你不会着凉了吧?”

  这年头,得个普通感冒就有可能到鬼门关上去走一遭,现在又正值初冬季节,天气乍寒还暖,最是容易得感冒的时候。

  “父皇,我没事。”朱慈炯摸了摸鼻子。

  “肯定是皇兄在念叨我们,想我们了呗。”

  说话间,崇祯父子和随行人员便来到了一处田庄之前。

  远远的就看到高起潜带着几个小太监兴冲冲的迎上来。

  “万岁爷,大明中兴有望!咱们大明朝中兴有望了哇!”

  高起潜来到近前又噗嗵一声跪倒在田梗上,一边叩头一边嚎啕大哭。

  看到高起潜激动成这样,崇祯就知道玉米、蕃薯和土豆肯定丰收了,而且多半还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快起来。”崇祯伸脚轻踹了高起潜一下。

  同时心说,高起潜这阉竖倒真是一员福将。

  让他做的几件事都成了,包括这次的种田。

  之前的这几个月,这一万多亩“御田”都是高起潜带着太监在管理。

  高起潜便麻溜的爬起身,又一脸诌媚的说:“万岁爷,奴婢真是服了,您让南安侯敬献的这三样庄稼,都获得了亘古以来未有的丰收!”

  “那一万多亩苞谷收了足足三万多石,亩产3石有奇!”

  “一百多亩土豆更收了四百多石,亩产4石有奇,最让人不敢相信的则是蕃薯,一千多亩蕃薯居然收了六千多石,亩产5石有奇!”

  “这么多?”随行的勤王士子都是激动得不行。

  同样耕地,流民们耕种的小麦亩产就只有不到2石。

  崇祯心下却毫无波澜,这个产量显然还有很大提升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