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14章 士子议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先不提《讨虏诏》的深远影响,再说回南京。

  此时距离崇祯在国子监辟雍发布《讨虏诏》已经过去七天,时间也悄然来了崇祯十七年的七月十五。

  这七天,陆续的有距离比较近的士子来到南京国子监投军。

  这七天,崇祯父子三人跟兀把炭率领的百余夷丁,就一直住在国子监,并没有住进韩赞周花大价钱改扩建的南京守备太监行辕,现在已经改为叫南宫。

  至于胡国柱和剩下七百夷丁则是一直驻扎在玄武门外。

  崇祯把用在夷丁及边军身上的套路又用在国子监学生身上。

  必须得承认,这一套笼络人心的手段虽然简单但就是好用,夷丁和边镇将士挡不住这一手,自幼接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的士子更招架不住。

  崇祯尤其喜欢参与士子间的讨论,每当遇到有士子聚在一起品评时政,崇祯非但不会制止反而主动参与,这让参与品评时政的士子不免生出一等指点江山的豪迈,这可是当着圣上的面在品评时政,指不定今日的品评就成为明日之大政!

  夷丁所缺者,是一个平等的身份,崇祯已经给他们。

  边军所缺者,是充足的口粮饷银,崇祯也给了他们。

  士子所缺者,是施展抱负的机会,这个崇祯暂时还没办法给他们,但他的认真聆听已经代表了一种态度,这可是皇帝的聆听!

  这要是搞好了直接就能简在帝心!

  这天彝伦堂上又上演了一场超大型的辩论。

  起先是一群士子聚集在一起讨论大明为何沦落至此。

  刚开始意见比较混乱,有人认为是因为天灾所导致,近五十年来,大明天灾不断,尤其是崇祯年间天灾尤其频繁。

  天灾导致了粮食减产,民无所食,不得已揭竿而起。

  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建奴崛起导致,建奴自从万历年间崛起于辽东,消耗了大明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拖住了明军主力,以致朝廷无力镇压各路流贼。

  也有人认为大明沦落至此是因为阉党与清流党争所致。

  几方士子围绕各自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经过将近半天的激辩,最终形成了一個相对统一的观点,大明归根结底还是困于一个钱字!

  没有钱,所以朝廷无力赈济灾荒,导致灾民揭竿而起。

  没有钱,所以朝廷无力加强武备,只能坐视建奴崛起。

  没有钱,所以朝廷无力镇压流贼,最终导致山河倒悬。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钱字,如果大明国库充盈,就不会有灾民流离失所,就不会有流贼造反,建奴也不会有机会崛起。

  ……

  这时候,内阁朝房也在开碰头会。

  高弘图、姜曰广和解学龙来到史可法的公廨。

  高弘图将一个条陈递给史可法说:“史阁老,这是今天要议的三个大项,一是国用开支的审议,二是选秀的事情,三是恩科抡才大典。”

  史可法将条陈接过来,只见上面写有三项急务的提纲,还有参加的人员。

  第一项国用开支审议,相当于财政预算决算,就是对去年的财政支出进行最后决算,这项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封账,接着就是对今年的开支做预算,比如说军饷多少,宗室多少,官员俸禄多少,如果有额外开支也要在财政会议上提前审议。

  比如说藩王就藩、太子大婚等等,都是需要提前审议好的大宗开支。

  本来这个流程应该在去年的年底之前就走完,但是由于流贼犯京师,各省的账本没法送到户部,就一直拖到现在。尛說Φ紋網

  到现在,内阁和户部的官员都已经换了一拨。

  高弘图、姜曰广他们几个自然不想替前任的烂账买单,而且趁着这机会,正好将南直乃至整个江南的烂账清理掉。

  就把罪责全推到前一届内阁头上。

  反正京师都已经沦陷,户部账本也付之一炬,已然是死无对证。

  史可法是知道高弘图、姜曰广他们的打算的,但是内心不免有一些抵触,因为这么做有悖于他的个人品德及操守。

  高弘图看出了史可法心下的抵触,便劝说道:“史阁老,仆等也知道这么做不厚道,但是纠结于过往并没有好处,而且仆等这么做也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让大家轻装前行,大明朝必须卸下包袱,否则不会有希望。”

  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就是利归众人则不算贪。

  江南漂没的钱粮都给大伙发了福利,并没有落入他们几个人的私人腰包,所以用不着因为销毁账册而愧疚,高弘图就是这逻辑。

  史可法虽然并不认可,但是也没有坚持己见。

  当官嘛,不能太清高,还是和光同尘比较好。

  当下史可法岔开话题:“关于恩科的主考人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