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两军交战时,因为畏惧敌兵,乘着驴车逃跑,导致大军无人指挥,继而被敌军轻易击破,然后如同砍瓜切菜般被屠杀!
仅仅只是看描述,赵匡胤就能看出来,这一战失败的主因就是赵光义!
而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甚至能分析出赵光义逃跑的原因!
因为赵光义不知兵!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赵光义知兵的话,就会对来援的辽军进行侦查,从而了解他们的人数,了解他们主将的性格,从而做择出应对之策。
就算没有应对之策,也会心中有底。
正是因为赵光义不知兵。
所以面对辽军夹击时,赵光义心中没有底气,因为他对敌军什么都不知道,妄想一股气拿下,结果面对小小混乱时就畏惧了,然后抛弃大军逃跑了!
这种事算是兵法上的大忌了!
但好在这些都是模拟的人生,自己还有机会改变。
想到这,赵匡胤对于群主的感激又多了一层。
【在接下来一年中,辽军数次南下,宋军与之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而你又动了北伐的念头。】
【但被朝臣劝阻。】
【而后,当你得知辽国此刻主少国疑,内部不稳的情报,心想这时北伐的好时候,便决定再次北伐,这次你不顾朝臣反对,执意要去收复燕云十六州!】
【这一战,你再度败了,一路主力数万人被全歼,数位大将被俘虏,无奈,你只能退兵,从此宋朝对辽国由攻势变成了守势。】
【经过两次被辽军大败,满朝都是畏辽情绪,你和朝臣皆不言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某种程度上来说,你们被打怕了。】
【你还对先前抑制武将的选择有了怀疑,或许是由于重文轻武下,导致文臣势大,而武将卑微,导致宋朝武德微弱?】
【但你想到你兄长在时,宋朝能打的诸多割据势力灭亡。】
【你立刻就明白了,不是重文轻武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
【若是你能像兄长那样,精通兵法,善于征战,那就不会有现在这种局面。】
【但你不甘心,你开始想着既然辽国打不过,那就去打其他势力,于是你开始攻伐南方的交趾,西北的定难,但也都陆续失败。】
看到这里,赵匡胤掩面。
自己这个弟弟,别的都还挺好。
怎么就是不会打仗呢?
输辽国就算了,赵匡胤自己都不一定能搞定。
可输交趾,输定难,赵匡胤实在是有点理解不了。
不管赵匡胤再气,也做不了什么,只能干看着。
【经由对辽国、交趾、定难一系列的大败之后,你放弃了对外扩张,继而主修内政。】
【但由于你当初在高粱河中了两箭,你的身体愈发的差,你深感命不久矣,于是你欲传位于第三子赵恒。】
【在你五十八岁那年的三月二十八日,你躺在万岁殿当中,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你的过往人生,如同走马观花般在你眼中放映。】
【年少时的你只喜欢读书,本以为自己未来是个匡扶社稷的大臣,没想到后来成了武将,再后来成了皇帝,再又因为不善作战而连败数次。】
【你不得不承认,你终究不是那位即是猛将,也是皇帝的兄长对手,也不如前朝那位武德充沛的太宗分毫,放眼历史长河,你只是一个普通又不能再普通的守成之君。】
【但你这一生有太多遗憾了。】
【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未能灭掉辽国,未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丰功伟绩,诸如此类,太多了,可路终究是有尽头的,你再遗憾也改变不了什么。】
【当然,对于你的一生,有遗憾,也有满意,你完成了南方的完全统一,至于光复北方,收回燕云十六州,那就交给后代子孙来解决吧。】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希望后代子孙能发挥智慧,解决掉这个你和兄长的心病。】
【在生命的最后,你仿佛看到了你那位兄长,他正朝着你走来,你上前有些遗憾的说了一声:兄长,抱歉,我尽力了。】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你驾崩于万岁殿,葬于永熙陵。】
【模拟结束。】
很平静的结局。
除了最开始看到赵光义乘着驴车逃跑,后面的事情都在赵匡胤意料之中。
也就是赵光义败交趾,败定难,都是赵匡胤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但理解归理解,不意味着赵匡胤能接受。
他作为大宋的开国皇帝,还是希望继任者能打下更多领土的。
不过从模拟上的描述来看,赵匡胤也很明显的发现赵光义在军事能力上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
这样的军事指挥能力,恐怕不能打下更多领土。
“看来以后得重点培养下光义的军事指挥能力……”
要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