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和越兮已经兵分俩路到达预定地点,同时也由越兮派出一人偷偷的潜入北海城中联系孔融。
孔融这几天的情绪平静了不少,他已经见到了蔡邕大家,蔡邕说的很是明白,这次王廷出兵青州,不为了攻打他,而是借此把曹操这位窃汉奸贼在青州的部署大乱,他同时还递给了孔融一封大汉公主刘封和刘絮的信件。
信上说希望这些大汉旧臣能投靠王廷,让大汉衣钵传承下去。
孔融知道自己的幽州保是保不住的,可他本是孔子直系后裔,对于忠君思想是非常执拗的,当即就像蔡邕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王廷一统大汉,这汉朝如何传承?
蔡邕虽然说是王廷的岳父,但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放弃了意见,早就任其王廷等人自主,但从内心来说,还是希望王廷能把大汉继承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他来北海的时候,曾经和王廷仔细商谈了许久,他知道孔融是怎样的性格,孔融这样的文人是不怕死的,为了理想宁可去死也不会背弃自己的想法,所以想要说服孔融投靠王廷光靠改善民生所作出的成就不一定起到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王廷思考了许久。
他对于朝制并没有多少的意见,只要大汉百姓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就满足了,更何况在自己一帮弟兄的努力下已经称雄于天下。
他知道虽然自己娶了刘绝和刘封姐妹二人,但在北方,大汉这条大旗还是极其有其号召力的,所以他和袁绍、曹操等人谁也没有另立出来,当然除了那个想当皇帝想疯了的袁术。
说实话,皇帝王廷肯定是当的,但他知道当上皇帝就是一个权字,按照他个人来说,一个朝代的稳定持久皇帝的权利肯定要改变的,从古至今帝权和相权本就是一个矛盾。
而王廷要做的就是还权于民,并不是局限于帝权和相权上来,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朝代永久的延续架构。
对于内心权利的反复衡量,王廷在走之前把众位妻子叫到了一起,现在应该是在家里讨论一下的时候了,毕竟自己的地盘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国家了,很多大臣都或明或暗的向自己提出过,建立一个完全新的国家政权来。
最后王廷还是提出来,自己最终还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汉朝,汉朝的旗帜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平定大汉本土后就向全民宣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汉朝。
王廷和妻子们最终达成了一致,这个达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要取得糜菁和蔡昭姬的理解非常重要。
按道理来说,糜菁是大妻,他的孩子是嫡出,以后继承王廷帝位的就应该是糜菁所生。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说法,这些说法在王廷这里是不对的,他把自己建立一个全新政权的思想都告诉了众位妻女。
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三权互相监督的新民权构架。
采取法权、民政、和军权分离,同时在现在的基础上延续人们代表制度,大事让民权做主。
其中最重要的军权掌握在帝权手中,在后代中建立一个皇家制度,皇帝不在是传长不传幼,传嫡不传庶,而是由皇家框架下先根据综合评价选出一位最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来,然后交由全民代表来投票选择,如果不通过,则继续在皇家重新选择。
这就是王廷计划的框架,这也是众位妻子们第一次知道了王廷内心对于朝政的想法,虽然她们中许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政治上的事情,比如糜菁、蔡昭姬等都经常性的参与民生上的会议,但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知道夫君内心对于天下的构思。
对于这些,有些妻子是有失望的,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尊重了王廷的看法,王廷告诉她们,当皇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是他,他是不愿意当的,反而配备妻女安静的享受天伦之乐是最为高兴的事情。
不管谁当皇帝,反正是跑不了自己家的人。
王廷都这样说,她们又能怎么样,也都听取了王廷的设想和安排。
蔡邕就是非常明确的告诉了孔融,大汉的传承是不会在王廷手中断掉的。
这个说法也在心中得到刘封和刘绝俩位公主的印证。
这让孔融才完全的取消了内心的顾虑,答应投靠王廷并配合龙城把接下来的戏演好,把青州协助王廷取到手。
这些事情,越兮和华雄自然不知道,依旧按照曹操的安排派人到了城里和孔融沟通里应外合把城外围困的黄巾军和荆州兵马打败。
“公子,可以走了吧?再不走就错过前面大战了!“洛阳城中典韦不止一次这样和王廷这样说了。
他这几天不止一次对王廷这样说,同时还像白龙和阿史打听前线具体的进展,不是他关心机密之事,而是他关心仗打没有打完,自己还有没有份。
“我说大个你,你不是说不上战场了吗,一直陪伴我吗?“王廷笑着对典韦说道,典韦在上次王廷遇刺回来后就说过这样的话,上次王廷遇刺他在洛阳看守,因此内心耿耿于怀,就说在公子左右保护公子。
“嘿,这不是让公子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