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47章 都是沾凉国公的光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洪武十四年。

在原有的户帖制度上,建立了黄册制度。

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记所有情况,籍贯、姓名年龄,人丁、田宅资产等。

每年核查一次。

并按照所从事的职业,划分、划定户籍,主要是民、军、匠三种。

这些还要说到元朝时期。

元朝的户籍制度非常乱,按职业分,按贡赋分,按宗教分,然后还有各种细分。

不同的户籍,归属不同的管理。

同个户籍之下的,还按财产数量分九个等级。

大明开国,就是接手这样一个乱七八糟、错综复杂的烂摊子。

然后,洪武三年,就出现了户帖制度。

但这些,对朱元璋来说,都是过渡,都是试错。

一直到洪武十四年,黄册制度的出现。

让户籍变得更严格、规范,以及固定。

到洪武二十年,登记土地的鱼鳞册出现后。

在朱元璋看来,他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

户籍一旦认定,则世代相传,永当此役,不可变更。

老朱觉得,什么人做什么样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有人去做。

还能将天下所有人,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

只要后世之君,按照他的框架,将这些一直维持下去,大明也就能维持下去了。

和元朝的极致混乱相比,老朱觉得,大明的户籍管理简直完美。

朝廷里面,许多人,包括蓝玉在内,都觉得这样的制度已经很完美了。

那是因为蓝玉是属于既得利益者。

不仅是蓝玉,就连齐泰、杨士奇、方孝孺等人。

一听到朱允熥要动户籍制度时,脸上都不由得浮现出惊诧的表情。

可朱允熥知道历史是怎么发展的。

老朱创造的这些制度,是他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施政手段。

但未必符合,更未必有利于未来发展,以及后世之君的统治。

不过,老朱的户籍制度,也不是全部不行。

比如有句话,叫做皇权不下县。

老朱可不管这句话。

编造黄册时,110户为一里,一里编为一册。

然后按照丁粮多寡排序,根据排序轮流担任里长,每户任期一年,十年一轮。

剩下的100户里面,每十户选一户为甲首,共十甲。

十甲一样排序,十年一轮。

每年按照顺序,现任甲首就带着十户人家所出的壮丁,去现任里长报到,然后去服徭役。

所以,朱允熥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整个桌子都掀了。

那样会引起混乱的,于他不利。

大明的户籍制度,历经这么多年,才被打造好呢。

这才刚开始,弊端还没出现。

摊丁入亩也还没做完呢。

朱允熥不着急,利益最大化,才是他应该做的。

正是因为这些想法,今天,面对众人的惊诧,朱允熥道:

“我只要在户籍制度上改一点。”

“户籍可换一次。”

蓝玉初次接触做文官的活,脑子还真不灵活,听后,就没什么反应了。

而方孝孺却好像有异议。

可朱允熥已经决定一意孤行了。

只见他在方孝孺的开口前,道:“这件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不必再说。”

方孝孺见朱允熥的态度非常强硬,便闭上了嘴巴。

只允许更换一次,应该算不得什么大事。

而且,没什么事情的话,谁会主动去换?

因为换了,就意味着现在端着的生计,也会没有了。

朱允熥此时神情认真严肃,道:“眼下主要的大事,是摊丁入亩!”

“舅祖父,期间或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人肯定不服的。”

“比如那些被查出强占田亩,隐匿耕地之类的,你…”

朱允熥话还没说完。

蓝玉当即不屑地哼一声。

“太孙你放心,我就看看,有哪个不长眼睛的!”

“敢到我蓝玉脸上闹事!”

“好好好。”朱允熥拍手赞道:“不愧是凉国公。”

说着。

朱允熥看向齐泰、杨士奇、方孝孺三人,道:“你们也一样。”

“请太孙放心。”三人躬身一礼。

蓝玉几人从文华殿离开之后。

来到了军机处的所在。

看了看这个偏殿,蓝玉有点呆住了。

“就这地?”

“军机处?”

“是啊。”杨士奇笑呵呵地道:“之前还更简陋一些呢。”

“要不是凉国公回来了,太孙可能还都不想改。”




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L6t8VKYNmXp$,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M3wIzDTU3HsnWhAC¥,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