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朱允炆生的儿子没屁.眼?
相比于宋忠一脸激动的表情,朱殷就显得平静了许多。
其实他也有些纳闷,今天跟老爷子过来的这个大个子是啥来头啊?
这人是脑子有病吧?
怎么老是一惊一乍的?
没再理会宋忠不断变幻的脸色,对于朱元璋刚刚提出的帮忙,朱殷倒是显得有些意外。
“怎么了老爷子?
我看你的身子骨挺硬朗的啊。
啥事儿还需要我来替你分担政务上的压力?”
朱元璋则是佯装出一副苦笑的姿态:
“娃儿,前段时间陛下召我入内阁了。
你也知道,入了内阁,就得帮着皇帝陛下处理政务、批阅奏疏。
你看咱这一把年纪了,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累的够呛,这次进入内阁,指不定哪天就嗝屁了。
所以这才想着让你帮帮忙,给咱当个智囊团,你看咋样?”
朱元璋一脸诚恳地望着朱殷,这番说辞也是他刚刚想到了。
目的当然是希望借此机会,培养一下朱殷处理政务、批阅奏疏的能力。
毕竟有意换储君的话,肯定要培养想新储的统御全局的能力。
目前在朱元璋心里,朱殷只是拥有治世才能,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权力中心,没有过统御全局的经验。
为君者,与为臣者可不同。
让朱殷尽早接触一下政务,朱元璋也是为了给自己之后的安排做做铺垫。
还是那句话,允炆那娃儿有的,雄煐这孩子也必须得有!
不过的朱允炆毕竟是储君,手底下笼络了一大批文臣武将。
而朱殷这边啥也没有,说是势单力薄也不为过。
朱元璋这才动了恻隐之心。
反正依照他的想法,是打算让朱殷和朱允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至于之后这两兄弟,谁能成为大明国的君主,那就看他们自己的手段和造化了。
所以,在此之前,朱元璋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培养朱殷,还要为他准备好一副像样的班底,文臣武将什么的,都得安排上。
只有这样的,朱殷和朱允炆这两兄弟,才能站在统一水平线上进行竞争。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朱元璋自己的想法。
也是他在确认了朱殷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大孙之后,第一时间所做出的决定。
“老爷子,你进内阁了?”
听到朱元璋卖惨式的求帮忙,朱殷哑然失笑。
按理来说,这内阁制度是要到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才开始形成。
不过在朱殷的一番运作下,内阁制度却提前诞生了。
要是朱元璋知道,他一直青睐有加的内阁制度,其实是朱殷早些年和一位官员聊天,故意将这项制度告诉官员,然后再通过这位官员的口,告诉给了朝廷。
不知道得知真相的朱元璋会作何感想。
不过朱元璋说自己进入内阁的理由,显然说服不了朱殷。
他轻笑一声,半开玩笑地说道:
“老爷子,你可别唬我。
我虽然身不在朝堂的,但也知道,身为内阁大臣,参与内阁事务是存在一定的机密性。
换句话说,皇帝陛下的政务,哪里是我这个升斗小民能够参与得了的。
这要是被发现了,那可是株连九族的死罪啊!”
朱殷故意将株连这两个字咬的极重,目的就是为了告诉老爷子:
我自己只是一个孤儿,再怎么株连也就是孤身一人,光溜溜地走了。
可是你这一大家子要是被株连了,拿到了黄泉路上,你一家老小都得吐唾沫星子喷你。
朱元璋心里咯噔一声,就知道的这小子不太好糊弄。
不过没关系,他还有招!
“唉!就知道的骗不过的你小子!
算了,还是实话跟你说了吧。”
朱元璋摆出一副没法儿继续瞒下去的姿势,坦言道:
“其实,是皇帝陛下亲自点的名,要将你纳入内阁。
虽然我已经跟皇帝陛下多次说过你无意为官的志向,但皇帝陛下还是不愿意错失了你这个人才。
所以我才和皇帝陛下建议,让你作为我的幕僚。
虽然明面上是咱进入了内阁,但是内阁的票拟还是得你自己来写。
起初皇帝陛下还特别的不满意,架不住咱把膝盖都跪青,这才同意了我的建议。
怎么样?咱够意思吧?
在触怒龙鳞的风口浪尖上,硬是保全了你无意为官的志向......”
望着朱元璋口若悬河地讲述着他与皇帝斡旋的凶险,朱殷的脸上满是怀疑。
“老爷子,你嘴里的话到底有几分是真的?”
朱元璋脸不红心不跳地保证道:
“咱口中可没有一句假话,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