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41章 事出有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41章事出有因

  因为提前告诉了顾里他们过午时再来接他。

  所以马车并未在府学门前停留。

  出了府学,商榷没有停留,信步而行,向山下走去。

  所幸上山下山的路只有一条,即使无人带路也至于走丢。

  本想着会在山下等上不少时辰,结果商榷刚行至山脚,就看见了自家的马车。

  顾里正坐在车辕上半靠着前窗闭目养神。

  小用则像个解放区的孩子,撒着欢地追着杨絮跑。

  难得见他这么开心。

  商榷并没有出声,而是站在山下,回望着半山腰上的府学。

  此次府学之行,商榷算是达到了目的。

  只是方才对仗之间,他感觉到几股打量的视线。

  只因在论学之中,不好回头去看。

  就只好放出精神力去探察。

  盯着他看的是几位公子模样的人,身边还跟着几个簇拥。

  公子桓也在其中,公子仲站在他的身旁。

  他们散于院中,并未入席,也并未居于一处,可见并非同道中人。

  商榷不解,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何值得关注的。

  《三字经》和《弟子规》都只是蒙学之物,纵然三字韵文这类载体新颖,也至于让诸公子关注。

  难道是因为那首诗?公子律在论学时特意点出自己擅韵律,难道是跟这韵律有关?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在方才的论学之中,他出言也就更加慎重。

  看似款款而谈,实则皆是空话。

  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是好是坏全凭当事人自己的选择。

  此时的商榷混然不知,他手中的《国礼》正是由公羊生亲自篆刻的《国礼》全篇。

  而《三字经》里被他忽视的细节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顾里小憩了一会儿,睁眼时余光就瞥见站在山脚边出神的商榷,不由喊了一声“少爷。”

  小用听到声音回过头,立即扬起一张笑得快裂到耳根的嘴跑了过来,也跟着叫了一声。

  商榷回过神,抬手在小用的他头上按了按。

  这少有的亲昵的举动,让小用更开心了。

  ……

  难得来到府城,商榷也不急着回去。

  又见时近正午,商榷就让顾里驾车回城,去了城里的食寮。

  昨日到的晚了,商榷没有仔细看一看这城里的景色。

  只是觉得到了晚上城里暗蒙蒙的少有灯火。

  早晨出门时因怕误了时辰,顾里的车赶得急。

  商榷上车后就在闭目养神,也没空去注意街道两旁都有些什么。

  在原主的记忆里,府城是仅次于郡州的大城市。

  如今阳光正好,商榷又非女子,就让小用把遮着窗户的布帘掀了起来。

  从狭小的窗户望去,能看到街道两侧林立的店铺。M.biQUpai.coM

  铺面多是单层木制建筑,外表暗沉沉的,有的刷过桐油,有的没有,偶尔会有一两间双层的建筑。

  挂的多是杂货或是武字的旗帜,这是这个时代才有的货站或镖局。

  街道很窄,只能并行两辆马车的宽度,但街边常有杂物或堆着货物,有时还有人路过,让街道变得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过了。

  城里的规划并不齐整,参次间有些杂乱。

  商榷皱了皱眉,看惯了后世的城市繁荣,眼前的景象实在不像是一地府城该有的景象。

  古时的城内往往是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格局。

  商榷以为顾里这是绕行至南城或北城了。

  直到顾里把马车停在一家两层建筑的食寮门前。

  商榷下车左右看了看,这才确定这竟然就是府城内最繁荣的街道。

  与原主映像里的街道繁华,人流攒动,全然不同。

  此时正是午时刚至,本该是食寮生意最好的时候,可眼前这间食寮竟是门可罗雀。

  着实看不出眼前这食寮究竟好在哪里,能被称之为府内最好的饭庄。

  商榷不敢相信地问道:“这是城里最好的食寮?”

  顾里点头回答:“少爷,这确实是这城里最好的食寮了。”

  他曾在府城干过活,对府城的街巷熟悉的很。

  这时,有两个小二模样的小子快步迎了出来,一个去接顾里手里的缰绳,帮着把马车停在固定的位置。

  一个则满脸笑意地迎着商榷他们往店里走,“几位客官里面请,我们这可是府城里最大最好的食寮,您想吃些什么,尽管说,小的去给您准备。”

  因为出门在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