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十六 恩科北场,七十二进士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中书省内。

自从这杨宪倒台后,他的那些九条二十三款,也被废的差不多。

这奉茶上座,又开始在中书省流行。

朱标稳坐在李善长的政事房内。

面前摆着茶水和糕点。

“太子殿下,这恩科北场,要搞到什么程度。

还得您拿个主意。”

胡惟庸有点吃不准主意,要怎么搞,才和合圣心?

科举舞弊这事情,就把大家折腾地够呛。

又饿又渴又累的,在奉天殿冰地板上坐了大半天。

“首次恩科,就弄得沸沸扬扬。

所以啊,这恩科北场,要大办,要比前一场更红火!

这样,北方那边的文人才不会有意见。

至于南方,他们已经有了三十六进士,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朱标的这番话,屋内的人顿时就明白了。

要办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其实放在往日,这点小事中书省会办的很不错。

但杨宪的倒台,让众人有点束手束脚的,不敢乱猜。

李善长昨天还被舞弊吓着了,一时间也没有主持起来。

朱标的出现,正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很多人心想着,太子吩咐下来的,大概是皇帝的意思。

这下总算是没问题了。

有了大方向,胡惟庸果然就细化了很多。

“首先,这北方学子科举的路费盘缠,以及在都城的花销。

朝堂都给包了,现在都城内的北方学子,也一并负责他们的饮食起居。

对各地官府下令,让他们把符合恩科条件的士子都聚集起来。

集中向都城送来。”

这几条方案,让屋内的频频点头。

既然是恩科,索性将他们的花销都给包了。

让他们只负责参与考试。

“这样一来,那些囊中羞涩的学子,自然会欣然前来。

不过要是遇上那些不想参加的呢?又该怎么办?”

说话的官员,也是想到了尚东,那里孔孟之乡,应该是最具竞争力的。

但黄氏二贤一死,很多人都吓得不敢来。

坐在椅子上的朱标,自然听明白了。

这是在向自己提前甩锅了,他缓缓说道。

“这个也好办,既然朝廷已经包了他们的路费。

那么尚东之地,只要是年纪超过十八岁,小于三十五岁。

没有大病缠身的学子,都让官府一并送过来。

这可是恩科,给他们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喝了口茶,朱标继续说道。

“这杨宪虽然死了,但他的手段,有时候还是得用一用的。

朝廷给天下学子恩科,是他们的福气。

胡惟庸,这事儿就交给你来办。”

闻言后的胡惟庸眼睛一亮,顿时拱手说道。

“谢太子信任,臣一定鞠躬尽瘁!”

一旁的李善长,久久没有说话。

心中只是思考着什么。

……

很快,北方的官府行动了起来。

将符合条件的学子们,都尽数送到了都城。

有时候朱标想着,杨宪的手段虽然偏激了一点。

但有时候,还是不能否认雷厉风行的作用。

只不过,宋濂这些阅卷的人,开始头疼了。

第二次的卷子,和第一次完全没法比。

考官们硬着头皮,才勉强选出了三十六个能看过眼的卷子。

第二次恩科举仕学子录取榜出炉了。

此前的科举舞弊等言论,也是烟消云散。

北方三十六,南方三十六,也算是公平了。

当然,朱标在里面也动了一点手脚。

尤其是北方的学子,他吩咐宋濂在遵照成绩的原则上。

尽可能地,让进士分布于各地各省。

虽然说有点不地道,可能挤掉了几个人的名额。

但朱元璋看了结果,是大为欣喜。

这下子,大明的首次恩科,算是圆满了。

前往奉天殿的长长走道上。

朱元璋拿着红色封面的进士名单,脸上尽是喜色。

“标儿啊,你可知道,这些士子的重要性。”

“大概是各地官府,人员短缺吧。

需要这些年轻人上去,换换风气。”

“没错,现在各地的府衙可是很缺人。

有不少的知府知县,都是那些千总转过去的。

这些大老粗,打仗还行,管事就不太行了。

民间和军伍,总归还是有点区别的。”

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朱标点了点头。

上次和马皇后,就宋濂一事又交谈过一次。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