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所呈现的影像。
随着旷古之音而变化。
一幅幅吴道子沿途所见的景象呈现。
从画面上来看。
当时的唐朝情况还处于繁荣昌盛时期。
甚至要比李世民这个时期的还要好上数倍。
“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信息。”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深知金榜的意义不在于挖掘人才,增长国运气运,还要从中找到未来导致王朝衰弱的原因。
只是目前事迹只讲到吴道子还在浪迹。
“陛下,这吴道子也生在那位名叫玄宗的皇帝时期,他后面肯定也会面临安史之乱。”
文德皇后提醒道。
“爱妃的眼里可谓洞察秋毫,本王一时间竟没注意到。”
李世民顿时神情凝重起来。
安史之乱......
从影像画面来看,玄宗时期的大唐还是万分的昌盛,可为何会让小人有了可乘之机。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能让这群人能在朝廷面前兴风作浪!
同时。
另外一处宫殿之中。
一位年纪轻轻的男子也是手捧天书,面容极其凝重,“没想到大唐如此昌盛也有小人敢谋反......”
此人正是太子李承乾。
“不过到底是什么契机,竟能让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他之所以如此认真。
是希望从中找到突破口,好利于日后的谋反夺位做准备。
当然他这么做可不是想杀兄弑父,虽为太子,但他对于这方面并没有想展开杀戮的心思。
至于对王权,他也不是很感兴趣。
这么做的原因,完全是父王李世民对他过于苛刻,心中想反抗罢了。
...............
嗡......
吴道子的事迹继续播放着。
【游目骋怀!】
“开元年中,吴道子随唐玄宗一块前往洛阳。”
“在洛阳后,吴道子还遇到了自己的书法老师张旭和舞剑名手裴曼将军。”
“裴曼的舞剑、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并称三美”。”
“当裴曼与吴道子相见,他久闻吴道子的大名,就想请吴道子在天宫寺为他的亡亲作佑福的壁画。”
“吴道子不要他任何的报酬,而是欣然同意,只希望他能为自己舞一剑”。”
“于是,裴曼立即持剑飞舞,左旋右转。”
“最后掷剑入云,高达数十丈,宝剑落下来。”
“有如电光下射,刚好落进裴曼手持的剑鞘之中。”
“当时围观的人多达数千,无不惊悚。”
“吴道子看完他的精彩表演,激动无比,挥毫图壁,飒然风起,有如神助,一气呵成。”
“这幅壁画也成为吴道子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
“还有一次天宝年间,唐玄宗因为四川的山水美丽,就特遣吴道子前去写生。”
“吴道子漫游嘉陵江,心情畅快,时间从容,山水优美,风光无限,画家游目骋怀。”
“把一切体会和感受都深深铭刻在了心里。”
“返回京城后,玄宗问他情况。”
“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自己没有画底本,只是把它们全部并记在了心里。”
“玄宗令他在大同殿壁上描绘嘉陵山水。”
“吴道子根据心中所记所感,极为迅速地画出了“嘉陵江上三百余里”的美丽风光。”
“而在此之前,善于画山水的画家李思训,也曾在大同殿画过山水。”
“只是李思训连画了数个月才得以完成。”
“所以玄宗在看到吴道子画好后,情不自禁感慨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这则故事也成为画史上脍炙人口的美谈。”
到目前为止。
影像里的一切都还和平。
一幅幅吴道子的佳作跃然于影像之中。
每幅画都是极其灵动严谨、简练、流畅,人物的面容,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惟妙惟肖。
一段影像事迹结束后。
九州大世界群里早已议论纷纷。
连孔智也不免发言感慨。
【孔智】:吴道玄的作品之所以能流传百世,是他刻意求新独创画法,还力求每幅画都做到惟妙惟肖,当真是: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黄蓉】:儒首好诗,蓉儿也想起您那的学堂涨涨见识可以吗?
【黄药师】:蓉儿,为父一直都在看着,没有说话可不代表不存在!你跟姓郭那小子眉来眼去的,为父已经很宽宏大量到没杀他!你若是真敢去儒首学堂,为父倒是看看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