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我辈读书人乃是雅士,岂可和世井俗人一般?
“亮铭?”
冯翰林自信的点头,看向北寒烈的眼-神中透漏着自傲。
大乾王朝儒家当道,文坛昌盛。
读书人除了科举,还可以走氏族门阀推荐的道路。
而要想得到人家的推荐,就得献上自己的大作,人家看中了就会推荐。
此为亮铭!
北寒烈一听冯翰林说亮铭,不由就呆了一下。
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他收到的亮铭数不胜数,到最后都懒得看了。
这倒不是有才华的不屑于走推荐入士这条路,反而推荐入士的读书人官途会更好。
毕竟推荐,就是打上了推荐人的标签,能把人安插-进朝堂,推荐人权柄一定不小。
从进入朝堂开-始就有了派系的明确标签!
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重用。
而科举入士的读书人,往往要先经过翰林院的几年磨砺,或是下放地方。
到了真正要被重用的时候,还得选对派系,要不然……
就算你再有才华,没有派系或是派系选错……都无法得到重用。
至于北寒烈不看亮铭的原因……实在太多了。
当时北寒烈虽然位高权重,可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高绝的修为加持,他精力有限……
他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这些,有限的时间里,他还需要多和朝堂衮衮诸公纵横捭阖呢。
看北寒烈的样子,冯翰林非但没脸红,反而漏出了一副知心大哥哥的形象,笑道。
“兄台一看就很少来这风雅之地吧。”
北寒烈点头。
贵为八皇子,检察院院首,御史台御史大夫的北寒烈,从来没去过青楼勾栏。
准确的来说,是他都没怎么出过皇宫。
北寒烈没有修为,身份又特殊,一些寻常人去得的地方,对北寒烈来说却是禁地。
冯翰林理了理背后的书篓,笑道。
“兄台家风严明,在下佩服。”
冯翰林客气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
“这青楼门前,现在也流行亮铭。”
“我辈读书人乃是雅士,岂可和世井俗人一般?”
“前当年的红浮花魁,不就是因为柳元愧大儒的一首《玲珑赋》红遍了大江南北吗?”
这个典故北寒烈倒是知道。
柳元愧是武德十三年状元,高中状元之前,在京-城教坊司一首《玲珑赋》一炮而红。
写的就是花魁红浮的魅力动人。
当时柳元愧不仅凭借此诗在教坊司免费住了三个多月!
而且这三个月中,柳元愧一边夜夜笙歌,一边备考科举,居然高中状元!
这一下,本就红极一时的《玲珑赋》更-加镀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才子佳作赠美人!
美人财帛馈才子!
才子高中状元郎!
状元花魁双宿飞!
二人双双名声大噪,可谓名垂千古!
北寒烈一听,也算是明白了冯翰林的意思。
读书人说话都爱引经据典。
简单的几个字,不懂的人你想破脑袋也听不懂,可是懂的人瞬间秒懂。
这也是读书人自视甚高的一点。
北寒烈抱拳,“冯兄,在下张烈。”
“这亮铭……是可以免去这排队之苦不成?”
北寒烈身份特殊,自不能用真名。
张乃天下大姓,北寒烈化名张烈,任谁也瞧不出端倪。
冯翰林嗤笑,看北寒烈的眼-神好像在看背着家人跑出来玩的娃娃。
“这是自然。”
“我大乾文道昌隆,名伶花魁们更是对我辈读书人欢迎被至。”
“时至今日,但凡大小青楼,都是两门齐开。”
“左为宾客路,右为才子路!”
北寒烈了然,心中却不由的吐槽了起来。
还真是……各取所需啊!
书生喜好附庸风雅,留恋烟花巷弄,可惜囊中羞涩。
而继女花魁好名,要是能出一篇佳作……那便名声鹊起身价大涨!
不但身价涨,客源还嗷嗷多。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成为了名伶,才有机会被达官显贵看重,成为深宫大院中的贵妇人!
如此一来,书生用文章诗词当嫖资,姑娘们也乐的伺-候说话好听,长得细皮嫩肉的书生!
聪明如北寒烈,他一瞬间就弄明白了其中关键。
北寒烈也懒得废话,单手一伸。
“请!”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