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五章:升职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杨厂长不太懂锻工知识。

但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在轧钢厂呆了这么多年,他还是知道轴形状是怎么样,明明看上去差不多的程序,但在打锻造速度上,明显快上了不少。

为此,杨厂长还专门看了一眼自己的手表。

两个小时一晃眼便过去了,两个三级锻工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把轴承给锻造好了。

“老田、老陈,你们觉得和以前锻造轴承相比,这项技术怎么样?”

杨厂长还特意问了问两名三级锻工的锻造感受。

“感觉顺手了很多,速度也快上了不少!”

“对,这样锻造轴承很流畅!”

“这门技术把不太难,还是很好学习的。”

“和之前锻造轴承相比,简单了不少。”

两名锻工你一言,我一言,说出了自己的锻造感受。

“那去试试两根轴承的质量吧!”

听完两个锻工的话,杨厂长心情也变得有些迫切。

这两个都是老工人了,他们的感受也能代表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再次来到检测车间。

工人看见杨厂长亲临,不敢怠慢。

在得知要求后,更是马上进行了测试。

半个小时过去了,两根轴承都通过了测试,并且在整团长性能上,提升了百分之二十。

王德全站在一旁,说不出话来了。

这已经是通过测试的第三根轴承了,还是按照陆建军提出的新工艺锻造出来的。

如果只是的陆建军自己锻造的那一根,这还有侥幸,但现在换了两个锻造工人,还都是临时学习的锻造工艺,却也达到了这个效果。

这完全可以确认这项新技术的可行性。

难以置信!

一个只有二级锻工身份的工人竟然发明了新技术!

“好,非常好!”

杨厂长拍手称赞道。

以前也有提出过新技术的工人,只不过那些大部分都是八级工。

像陆建军这么年轻,又凭借二级锻工的身份上发明了新技术,此前都没有出现过。

和那些八级工发明的新技术相比,陆建军的技术更具有一种普适性。

只要将这项技术整理成报告,上传到上级单位,除了陆建军会受到褒奖以外,他也会有足够的功绩。

在未来几年内,再次提升一级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技术可以就好,麻烦厂长了!”

陆建军只是谦虚的笑了笑。

“不麻烦,无论是轴承锻造速度的提升,还是轴承性能提升百分之二十,都是改变整个锻工行业的事情,也能够获得奖励。”

“刚才我对你的两个承诺算数,但还要一些时间来完成!”

“我先奖励你一部分钱,剩余的奖励,等上级单位审核后,也会发给你!”

杨厂长直接拍了拍陆建军的肩膀。

他还自己掏出了五十块钱,作为发明这项“轴承锻造改良技术”的初步奖励。

如果上级也认定了这项技术带来的影响力,后续奖励绝对不会少。

也算是在拉拢。

陆建军也没有客气,接过了杨厂长手上的五十块钱。

“对了,我这还有一张手表票!”

杨厂长还额外的递给了陆建军一张手表票。

“谢谢厂长!”

陆建军有些意外的把手表票接了过来。

这年头的票据是很珍贵的,特别是这四大件的票据,四大件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而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都是会转的,收音机是会响的,故又称“三转一响”。

大部分普通老百姓都希望拥有,也是大部分的女性的择偶标准。

有这四件东西,说不定家里门槛都会被媒婆给踏破。

在轧钢厂里面,年前就把发下来四大件的票据给分配了出去,现在杨厂长的手上还能留下一张,已经很难得了。

几人又寒暄了一阵,便分开了。

杨厂长看着陆建军写画出来的新技术说明,开始起草稿文,向上级单位汇报这件事情。

轴承一直是轧钢厂紧抓的产品类型,但门槛摆在那里,每年能提升的产量也有限,有了这个新技术后,将彻底解决轴承的产能不足的问题,间接得影响不少机械的生产,极大的提升整个国家的生产力。

有了这一份功绩,提拔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陆建军回到车间没有多久,下班的广播也响了起来。

中午去食堂拿饭盒的时候,何雨柱也没有说起上午的事情。

不过看那颠勺的水平,他心中有着不少的怨气。

陆建军也不在意。

他自己也带了饭盒过来,何雨柱少打点食堂的饭菜也不影响,足够中午饱食一顿。

此时,娄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