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章 传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出中左门,过昭德门,再向东入左顺门,映入眼帘的是两栋灰蒙蒙的房舍。

不时进出着三三两两的官员和中书舍人,这就是内阁办公之地。

戴义在门外停了停,咳嗽了一声推开了值守大堂的大门,迈着方步走了进去。

北京的初春还有些冷,屋中还笼着两盆炭火,一股热气迎面扑来。

屋中的三个人停止了交谈,一起向戴义看来。

当中的略显高大的老者把手中的奏折放在几上,对戴义拱了拱手说道;‘原来是戴公公啊,才下早朝没多久,您到这来是~’

“杂家是奉了皇上的口谕,来和几位大人商议一件事。

来得巧了,李大人谢大人都在,就不用杂家我再去找了呵呵’,说完戴义也拱了拱手算是还了礼。

这三个人都是内阁辅政大臣。

那个高大老者就是谨身殿大学士当朝首辅,姓刘名健字希贤河南洛阳人。

显得有些发胖的老者是浙江余姚人,姓谢名迁字于乔是武英殿大学士。

瘦瘦的老者姓李名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南长沙人,是文华殿大学士。

他们三个人性格各异,彼此私底下交情却很好,所以内阁内耗很少,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三贤相’。

还编出一套顺口溜赞道;李公谋略高超,刘公办事果断,谢公谈吐由建。从中就可见他们的性格和行事风格了。

“刘公正和我们商议今春户部拨给山东修河款的事呢,不知皇上让戴公公与我们商议什么事?’

李东阳一边说,一边和身旁的谢迁一同向戴义拱手见礼。

“皇上让杂家来和几位阁老议一议太子读书的事。”

“听闻太子染痒,身体没什么事吧?’

“太子身体安好,只是受了些惊吓,太医说还要静养两天,这两天的讲读还是停停。”

戴义停止了客套,便把皇上的想法告诉他们。

话音刚落刘健便出言反对,“这好像不妥吧?”

谢迁接着说道;‘自宣宗后我朝便没有侍读入宫陪太子读书的成例。”

戴义听到脸上的笑容顿时不见,冷冷的说道;

“正是没有成例,皇上才没有直接下中旨,而是让杂家到内阁和几位大人议一个妥善的办法。

这也是皇上体恤几位阁老,况且祖制也没有说,有侍读进宫陪太子读书不可以。

皇上能够体恤几位阁老,几位阁老是否能够体谅到皇上对太子的关爱之情呢。”

刘健肃颜说道:“戴公公言重了,皇上,太子,父慈子孝这乃是我大明之福,侍读进宫陪太子读书这事也无不可。只是太子勤练弓马是否会耽误太子的学业呢?”

戴义用眼睛乜了眼前三位阁老,打着哈哈笑道:

“皇上希望太子成为太祖成祖那样的文武双全的一代圣君,太子聪慧必不负皇上所望,再说了还有几位阁老亲自讲读看顾嘛。”

刘健瞥了一眼戴义,扭头对李东阳说道;“宾之你是文华殿大学士,太子的学业一向是你负责的,你看这事如何?’

李东阳沉吟了一下说道:“皇上圣明,就按皇上的意思办。”

刘建想了想,对戴义说道;“戴公公你看这样,太子原来的午讲和晨读都放在上午。这事宾之和东宫的几位属官议一议,拟个条陈递上来。

五军都督府那还劳烦戴公公走上一趟,让他们安排好教太子习武的教习,和勋戚那边五个侍读的名额。

让他们也拟个折子送上来,内阁票拟后送宫里批红,只是文臣这边这五个试读名额也有些难啊。”

“哼,这有什么难的,杂家知道你们文官讲究什么士林养望,怕子弟在太子身边当侍读,而被说成佞幸之辈。

难道事君以忠,事君以诚都不会了吗?李大人,听说你前一阵新收了个神童为弟子吧,他父亲也是东宫的属官,不如你就做个表率带个头吧。”戴义阴阳怪气的说道。

望着戴义离去的背影,半晌谢迁说道;“皇上鼓励太子习武,这以后是福是祸无人可知呀,刘公是否再劝劝皇上。”

刘健晃了晃头,“宾之说得对,皇上直接下中旨我们也不好驳回,皇上望子成龍也是一片苦心,何必为这些小事闹得不堪呢。”

内阁里的三个人面面而歔,不复再言这个话题。

五军都督府中的勋戚们,对送子弟进宫当侍读的态度,和内阁相比,那可真是两个态度。

几位都督的热情,让戴义交代完事情就匆匆离去。

几位都督对这事都全力支持,唯一的反对意见就是侍读的名额太少。

都是公侯,最小的也伯爵,至于让谁的子弟进宫还是让他们自己去争吧。

自己就是来传个旨,可不是来评什么理来的。

还是先走人的好,没见都有拔出刀子来的吗。

东宫招十个侍读的事情传到外朝后,无心的议论两句便搁置脑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