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曹操如何升的魏王【跪求鲜花打赏推荐票】
虽然古话说疏不间亲,这个时候自己保持沉默最好。
但看到曹操被荀彧批的低头不语,郭嘉也实在忍不了了,厉声喝道:
“荀文若,你说家门之私。”
“那我来问你,谁说这天下必须姓刘了?”
“须知汉家天下,也是从威威大秦手中夺来的。”
“既然如此,那天下就是有德者居之。”
“主公征战一生,才得了半壁江山,传给自家后代,有错吗?”
郭嘉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这是当今天下大部分人的想法。
不能说错,甚至以超越历史的眼光看,这句话很对。
但是,在场三人中,对天下看的最清楚的,不是他郭嘉。
而荀彧和曹操的分歧,他郭嘉也没有真正读懂。
或者说,他从来不懂荀彧。
执掌曹魏十几年的荀令君,岂是忠于一家一姓的腐儒?
荀彧笑着说道:“天下人人都可得,他曹操当然也能做帝王。”
“如果当年他能一统天下,或许我荀彧会第一个上书请他登基称帝。”
曹操闻言眼前一亮,随即又熄灭了。
因为他实际上并未一统天下,但已经先做了篡逆之事。
而且,为了晋升魏公,他做了荀彧一生都在坚决反对的事情。
只可惜当年他不懂荀彧的担忧。
眼见郭嘉又要说话,曹操连忙示意他停住,然后对荀彧说道:
“文若,且让我说说你对我的不满,看看说的对不对。”
荀彧止住话头,示意曹操自辩。
曹操深吸一气,平复好情绪,坦然说道:
“你对我应该有两个不满。”
“一是我暮年放弃大业,天下尚未一统就忙着加官进爵。”
“其二,是当年我为了加封魏公,向北方世家低头,任由他们分割天下公权。”
“放任他们将天下州郡变成各家私产。”
“我说的对吗?”
这里,就得提一下当年曹操是如何得以晋魏王还加九锡了。
曹操起兵之初,一是个人家世不行,宦官后代为人所不耻,二是初出茅庐,视天下英雄为无物,认为攻伐天下靠军队靠谋略就行。
这两点,从他在讨董过程中,采用的策略就能看出。
所以,曹操起步之初,根本没有获得过世家的支持。
正因此,曹操几次险些丧命于世家之手。
例如当年陈宫联合张邈反叛,差点把兖州给丢了。
这一次事件,让曹操第一次见识到世家的力量。
其后,曹操拿下青州、豫州、徐州等地,就开始注重与当地世家联合。
这一联合就产生了奇效,曹操的实力迅速壮大,攻伐任何州郡都异常顺利。
顺利到他攻伐吕布时,徐州世家陈登城圭,主动把吕布给卖了。
顺利到他攻伐刘表时,一仗没打荆州世家就把荆州献出来了。
但后来,世家实力逐渐壮大,在朝堂上形成了新的力量。
可曹操攻伐天下,必须保证自己对内是绝对的掌控。
这与世家的利益是会产生冲突的。
于是,曹操后来一直在逐渐施行新政。
包括人才上的唯才是举、起用寒门子弟,包括经济上的屯田募兵,摆脱军队对世家钱财依靠的同时,还可以抑制世家兼并土地。
曹操利用这些新政打压世家门阀,确实让他收拢了不少权力,做到了事实上的北方第一人。
不过,世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新政很多是荀彧提出的建言。
曹操很长一段时间都纳闷,为何荀彧这个世家代表,会提出打压世家的朝政。
对世家的打压,让曹操受到了世家的反噬。
这些世家在曹操手里得不到的东西,就想着从献帝手中得到,从天下其他诸侯手里得到。
比如,曹操当年赤壁刚败,朝堂就有人联络马腾出击许昌。
比如,那场震惊曹魏的火烧五凤楼。
再比如,曹操铜雀台之会试探百官对自己晋位的态度,结果一半以上的官员不到场,以示对曹操的反抗。
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世家参与其中。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放下天下之志,埋首于家门之私的曹操了。
丞相之位传不了,只有王侯才能传位。
于是,曹操开始妥协,先从新政懈怠,形同虚设开始。
再到后面诛杀异己,弄得朝堂全是世家子弟身居高位。
到最后,曹操已经放任世家大族占据州郡,视百姓田地为自家私产了。
这些妥协换来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于是逼迫献帝给曹操晋魏公,加九锡,封魏王。
双方各取所需,把汉室卖的干干净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