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七章 新皇登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京师。

紫禁城。

皇极殿。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将浑身发抖的太子朱慈烺坐上皇帝宝座。

下首。

各大官员们盛装出席。

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内阁首辅魏德藻站在最前方。

后面则是内阁成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蒋德璟。

再后面则是各部门的侍郎、郎中、给事中……

另外一排,则是京师里的各路地位超然的勋贵们。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登基仪式。

崇祯帝刚刚去世没多久,为了帝国的稳定,群臣上书,哭喊着要求太子立刻登基。

稳定民心、官心,以及军心。

明朝皇帝登基有一套复杂的流程。

但非常时刻,只能行非常之事。

司礼监得太监,手拿内阁拟定好的圣旨,高声朗诵。

“……国家所赖以安宁宗社由之而巩固者也钦惟,大行皇帝……”

“……大行皇帝宾天遗命,殿下早正大位,海宇臣民实切瞻望。”

“夫天下不可一日而无君,生民不可一日以无主,臣等惟愿少抑哀情仰遵……”

朱慈烺目光呆滞地听着太监念着冗长的文字,脑子里却全是崇祯驾崩那天,宫里面的一些恐怖的事。

太监念完,将大臣们撰写的奏折送给他。

没等朱慈烺说话,太监继续道:“皇太子谕:‘卿等所言,足见忧国之诚,予抱痛方殷,而继统之事奚忍闻之,所请不允。’”

随后,按照礼制。

这时,该内阁首辅表演了。

魏德藻‘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身着素服头戴乌纱帽、黑角带的他,硬挤出几滴眼泪。

声音悲怆无比。

“臣,肯定殿下登基!”

文官之首都表态了,小弟们自然有样学样。

短时,大殿内黑压压的跪倒一片。

太监隔了一会儿,再次将之前的话重复一遍。

魏德藻以头抢地,一副忠臣死谏的模样。

谁能想到,当初崇祯见国库空虚,让群臣、勋贵出钱支援国家。

他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自己没钱。

后来,闯军入城,他又厚颜无耻地表示自己非常想在新朝中当官,被李自成命人拷打而死。

按照规矩,这次皇太子终于勉强答应。

群臣礼毕,按照规矩,后面还有无数繁琐的礼节。

但因为时机不对,统统取消。

新任皇帝年号并没有公布,今年还是崇祯十七年。

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新皇帝朱慈烺立刻召见内阁成员。

作为新皇帝,他内心极度恐慌,最缺少的就是安全感。

南书房。

魏德藻、蒋德璟等内阁要员,以及六部的左右侍郎全都在场。

作为东宫太子,他对现任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并不信任,用的还是东宫的老人。

几位太监搬来十几把椅子,放在一边后,便退了出去。

“众卿平身,快快请起。”

见诸位大臣还要行礼,朱慈烺忍不住急性子,赶紧说道。

“魏德藻,快说,城外吴三桂与闯贼大战的结果如何了?”

面对内阁重臣,朱慈烺直呼其名,语气焦急。

魏德藻内心叹了口气,大明多难啊,积重难返。

新皇年幼,主少国疑。

现在,又恰逢闯贼围困京师。

朝廷上下,一片慌乱。

城外只有辽东总兵吴三桂一支人马,三四万人,同几十万闯军作战。

这两天,京师城门楼上,一直有人观战。

只是,吴三桂同田见秀的决战,离城墙足足有好几里地,他们无法得知结果。

“陛下,吴总兵麾下猛将如云,都是些辽东久战精锐,定能一举击溃闯贼,替陛下稳固江山、分解忧愁。”

魏德藻话音刚落,朱慈烺气得浑身发抖。

“混账!”

“你若不是看朕年幼,以为朕是傻子不成?”

朱慈烺乃崇祯长子,久居东宫。

为了培养接班人,皇帝一般都会对太子进行特殊的“教育”。

负责给太子授课的,也都是些饱学之士、朝廷肱骨。

朱慈烺很小就开始接受这种教育,时不时就有大学士给他详细讲解各种奏折的处理方式。

耳濡目染之下,目前大明边军是个什么状态,他再清楚不过。

“就凭吴三桂那点辽东疲兵,能挡住闯贼几十万虎狼?”

“若是如此简单,朝廷这些年来靡费巨大,却连吃败仗,岂不是笑话?”

魏德藻立刻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口中直呼:“臣惶恐,陛下恕罪。”

朱慈烺年纪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