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父母的爱情和我的前半生五十多章,也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写父母的爱情!
今天找到了答案,作家许子东在重复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论坛里说的一番话,我觉得特别好!
他说国家,民族,生死,战争,城乡,革命这些主题可以在一个女人的身体上开辟战场,可以在一个城乡的故事里展开画卷,也可以放在一个故事里充当背景,也可以在一段感情的变化里充当灵魂!
关于这类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我们都看过太多了,小时候看过最多的是关于城乡的,那个时候的年轻人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怀揣着理想与热情,而爱情的声响一般也都像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一样轰轰烈烈,可能是年代的关系,是一种外放出来的性格特点,如果色彩来描述,二十世纪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是比较浓重的一笔!
所以很多作家对他流连忘返,琢磨,研究,做学问,写故事,试图从这些中汲取出更多的营养和味道,就像磨坊里创作豆浆的过程,一遍一遍反复的工序,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研究出很多的大的命题为何能融入普通百姓家庭的生活!
我听到了这段文字,脑海中非常有画面感,像富贵的那头老黄牛,我能透过文字想到它在夏天的午后,用尾巴驱赶蚊蝇的百无聊赖的样子,所以啊,作家源于生活的经历创作作品,而学者想找到创作者创作的根源,从故事的背后再背后找到了时代,人,国家等等这些大命题的连带关系。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总是能把问题看的比较清楚,就像做阅读理解题目的设定,回答都是围绕着作者的立意,思想,主题而展开的,所以读者的目的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欣赏文章,而是读懂作者,和作者生活的年代,你说它不纯粹吧,也对,对于故事一开始就没有觉得它是偶发性的,而是贴着时代的标签的!你说我们读者世故吧,那到也不至于,因为我们最终还是为了懂他,懂她,懂它,揭开面纱才能不仅仅是浅尝辄止,任何一个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不能做到只是浅尝辄止,就像过河一样,不能只在浅水区试试水的温凉,甚至要淌着过河直到深处,一探究竟,然后回来才告诉岸边的人这条河里有多大的鱼和多少的虾虫,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没有这些记录,创作的人,他们即不属于当前的年代,也永远会超越现在的时代,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所以一句话,为什么要重读二十世纪的中国小说,养情怀忆过去是小,而读懂大命题才是真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月31日到2月15日)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