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跟你接触的私盐贩子,查出后面的人了吗?”
朱栋手捏棋子,淡淡问道。
“少爷,这批人来自北平。”
老沈恭敬回答道,这些天他派人去福建以沈姓富商的名号收购私盐,接触了一批手上囤有大量私盐的贩子,汇报给朱栋后,朱栋就吩咐他紧密接触,同时探查背后之人。
“北平?此等财力,老四,你不老实啊!”
朱栋听到北平二字轻微一笑,好看的嘴角略微勾起。
老沈站在身后,对于朱栋的话仿佛没有听到一般,皇家内斗,寻常人不便听,不便问。
“老沈,收购的价格是否让他们大出血?”
朱栋随即问起收购价格,这就是朱栋的用人之道,用人不疑。
“少爷,一文钱,两斤。这次应该能让他们疼到骨子里,再也不敢打盐的主意了。”
老沈回道,对于这个砍价结果,自己也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这其中要真说是谁的功劳,应该就是朱栋和朱元璋无形之间的默契使然。
朱栋制造大量而质量好的盐,而朱元璋派出锦衣卫严查私盐,双重打击之下,私盐贩子除了咬牙割肉脱手,别无选择。
“很好!老沈你事儿办得不错!等盐差不多接收了,就可以走第三步棋了!”
朱栋对老沈的办事能力也是十分欣赏。
“少爷,接下来如何做?”
老沈也是对朱栋的计策越来越好奇了,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商战可以这么打,少爷的每一步都打在私盐贩子们心口上。
“接下来?嘿嘿,咱们卖私盐!老沈,你再去找一趟赵勉伙。这一步棋,我要诛心!”
朱栋微微一笑,神色狡黠不已,他倒是对银两没什么太在意,但是为百姓出气,他觉得心里畅快多了。
......
“精品细盐三文钱一斤,之前的福建官盐两文钱一斤!”
官营盐铺打出的告示令百姓们欢呼不已,之前的官盐质量也不差,而且福建盐场出事之前,也是三文钱一斤,如今竟是直接降价了。
“我的老天爷啊!我到底是修了几世的福分,能生活在陛下的太平盛世啊!”
“陛下万岁!又是免税又是盐价下调,陛下真是为我们百姓考虑啊!”
“听说又是万大善人的手笔,真是厉害啊!”
“朝堂有陛下,民间有万大善人,我等百姓,实在幸福!”
百姓们纷纷夸赞,现在不仅没有食盐短缺的困境,而且盐价还更低了,这样这些淳朴的大明百姓不仅感叹盛世来临了。
赵勉伙看着百姓们欢呼雀跃的样子,也是不禁露出了微笑。
在朱元璋手底下当官,一入官场就受到朱元璋的以民为先思想的潜移默化,看到老百姓生活美满,这比俸禄加倍还幸福。
......
“哈哈哈!赵勉伙你做的好!此次的存盐短缺的危机,虽然中间出现了盐价暴涨的短暂时间,但是前期能压制住盐价,到最后不但把盐的质量提升,而且还把原来盐的价格压低了三分之一,哈哈哈!”
朱元璋正在宫殿内开怀大笑,一方面是前些日子的盐价让他太过担心百姓,猛的一下,全是好消息,先抑后扬,心情自然大好。另一方面,也为有这样得力的官员感到开心。
“陛下!此事微臣不敢贪功,盐价一事,都是那名叫万三千的商人鼎力相助,方才有如今局面。”
赵勉伙倒是谦虚得说道,虽然他是户部尚书,全国盐价调节功不可没,但此事的头功的确在万三千身上。
“嗯!这个商人也是,虽为富人,但未趁百姓之危牟利,反而出钱出力,行仁义之事。民间夸赞他为善人,朕觉得倒是不失偏颇!”
朱元璋对万三千也是非常赞赏,自幼朱元璋就倍受地主欺凌,所以心中隐隐瞧不上商贾,此次这名万姓商人破财为百姓,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陛下,微臣斗胆,为万三千请赏!”
赵勉伙见朱元璋龙颜大悦,也是适时在旁说道。
“拿文房四宝,朕为他手书四字,让其光耀门楣!”
“是!”
元生见朱元璋高兴,脚步也是麻利,迅速取来文房四宝。
“心之大善”
“这四字可是皇帝手书,朝廷认证的善人啊!不知道万三千看到这个,该会有多高兴!
赵勉伙在一旁看到朱元璋手书,也是在心中为万三千高兴。
可他不知道,有人欢喜有人愁。
燕王府。
朱棣已经把能砸的瓶子都砸烂了,自己最开始三文钱一斤,到后来甚至十文一斤,二十文一斤买来的官盐,到最后只能一文钱两斤得卖给那个福建沈姓盐商。
结果这沈姓盐商竟然是万三千的人,转手两文钱一斤由官府卖给百姓。
这一手!
杀人还要诛心?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