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第一?
说实话,在这个年代当过第一,还真的没什么悬念了。
朱允熥上下承接五千年华夏文化底蕴。
如果遇上李白苏轼,辛弃疾。等等之类的,还说不定会偶尔输一输。
可大明初期除了太子朱标之外。
也没几个有文学的能人。
真正有本事的也不会是少年,更不会生在皇家。
就说,陈阳庭那老头子真才实学必不用怀疑,可他一个老头子总不能参加这评测吧。
可朱允熥也有一个问题。
历年来自己学业上向来都在倒数,突然争做前列,该如何解释。
这么一出风头,恐怕全朝堂的人都会盯上自己这边。
而且自己这纨绔人设,恐怕也保不住了。
总的算起来,拿这个第一对自己弊端很大。
不行,朱允熥仔细思量。
得好好的讹诈这老头子一顿,要不然自己可就亏大了。
“拿第一可以,我得再提一个条件。”
“滚球的!”老朱一听朱允熥,他还有附加条件,反正就不乐意了。
“你个王八羔子,跟你爷爷还讨价还价。你学下的学问的难道学给咱了?”
“那就算了,这破第一不考也罢。”朱允熥也知道老爷子脾气。
你要是正着说老爷子不可能答应,肯定得来个激将法。
“妹妹我隔天就送回来,相信有了这次事情,淑妃娘娘一定能处理的很好,放在宫里我也放心。”
老朱吆喝了一声,眼珠子转一转。
他娘的!
活了大半辈子了,还被这小子给吆喝住了。
“咱就是你爷!”
“你狗日的一天跟咱这讨价还价的。”
“说吧,什么条件,咱得算计算计。”
朱允熥赶紧笑呵呵的重新走回去,给老朱捏肩。
“还是您疼我啊。”
“我想写部小说,可是无处应发,还麻烦皇爷爷跟印刷坊的人打个招呼。”
一般人想印发小说,自然是要通过层层检查。
官府小吏要确定小说政治走向没问题,内容上也不能出现反皇上,反官府。
还要备足银两,才能大面积印发。
像水浒传,因为内容问题,一度被认为是邪术。
也就是因为在百姓当中太过于受欢迎,老朱才勉强允许他印发少量书册。
其他的书有一点点苗头,那都不可能。
要想走寻常的路径去印发小说,实在是太过于慢。
恐怕一年半载也不一定有个结果。
所以朱允熥想着干脆走个后门,让官府的印刷房替自己印刷。
这么下来,不仅省去许多印刷成本,也免得自己宣传。
老朱弯着脑袋,使劲揉了揉耳朵,怀疑自己没听清。
“你说啥?你要写小说?”
光听语气,就知道老朱已经开始不高兴了。
哪有皇家子弟去做这个的。
那是民间术士。
无业游民还有些江湖骗子才干的。
“混账!”
“咱让你在翰林院学习,就为了让你写这个?”
“你想都别想!”
老朱对这小说本身成见就很大。
尤其是前些年出现的水浒传内容。
什么逼上梁山,什么官逼民反,什么落草为寇。
都是他娘的狗屁内容。
一看那纸片片就让他头疼。
老朱几度怀疑,那写小说的借着别人的故事来映射自己。
要不是当初有人劝着,他把写水浒的脑袋都能砍十回。
现在老朱逐渐没有那么大的杀心。
因为百姓们都知道他朱元璋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大明是个怎么样的王朝。
亏待谁也不可能亏待百姓。
看小说也就是图一乐。
虽然如此,但老朱绝不允许自己,后世子孙离有人去写这个玩意儿。
“想都别想!”
朱允熥看老爷子态度这么坚决,只能把目光求助的看向一旁的郭淑妃。
自己要继续说下去,老爷子肯定勃然大怒,还得看郭淑妃。
郭淑妃笑笑,收到了朱允熥的求助。
谁让这小子如此招人喜欢,帮他说句话倒不是什么大事儿。
“皇上,依臣妾看,这倒不是什么坏事。”
“得得得,你个女人家家的哪懂这些?”老朱还在气头上,看出了郭淑妃想给朱允熥说话的意思,当即就将话说绝了。
郭淑妃却不生气,到底是相处了几十年的夫妻。
“皇上,据臣妾所知的小说话本,在民间颇受欢迎,百姓们茶余饭后就喜欢看看这些,听听这些。”
“如果皇孙能够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