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章 东藩岛上的族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白光闪烁。

陈子宁在一个村落之中赫然出现。

一出现,就是感觉到恶臭和炎热。

岛上,正是夏季。

这里是东藩岛的北港。

天启二年时,大海盗头目颜思齐从倭国渡海而回。

决意发展东藩抗拒倭人。

在北港这里是有河流通海,天然良港。

颜思齐陆续迁三千余人来此。

修井字型营寨,立高台,分列十寨。

逐渐形成几十个村落。

但一直到天启七年,北港这里发展还是不尽如人意。

主要就是缺乏贸易用的拳头产品。

经济缺乏活力。

农耕发展受到高山人的干扰。

还有疫病流行。

颜思齐也是枭雄人杰,可惜在这里一筹莫展。

甚至在天启七年时,自己也染上了疫病,一病不起。

颜思齐死后,郑芝龙收拢了颜思齐的海盗残部和船只。

同时接收了大海盗李旦在岛上的银库。

势力急剧膨胀。

但郑芝龙的基业在福建中左所一带,也就是后世厦门地区。

那边是大陆,补给人员和物资方便。

东藩北港这里郑家直接放弃了。

一直到几十年后,郑成功在大陆反攻失败,厦门不保。

急需落脚点的郑成功,率庞大的舰队迁大量百姓前来东藩。

同时击败了荷兰殖民者。

将东藩真正纳入华夏治下。

所以几百年后,郑成功还是两岸共尊的豪杰,复台的民族英雄。

……

“族长回来了?”

“走了三天,我们还以为你出事了。”

看到陈子宁,一大群破衣烂衫的族人都围了过来。

陈氏是福建大姓。

陈子宁是这个村落陈姓一族的族长。

整个村落有一百一十户,六百五十人,全部是陈姓。

其中,壮丁三百五十人,妇人和孩子三百人。

几乎没有老人。

毕竟当初迁台时,老人很少愿离开故土。

就算有一些过来的,几年间都纷纷死于疫病。

陈,林,张,吴,李,王,黄……

这些都是福建大姓。

尤其以陈,林二姓为多。

岛上三千人,十几个姓,林和陈二姓最多。

自海盗头目们陆续离开,岛上基本上就是家族自治。

各个村寨推出族长管理族务和各种事务。

最近岛上又是大规模流行疫病。

储粮严重不足。

人员损失很大。

陈家村这里,也是损失了几十人,现在六百五十人是最后的人手。

眼前的人,衣衫破烂,面黄肌瘦,双目无光。

很多人在发热,咳嗽。

或是拉稀不止。

远处的河沟附近,新立的坟头还没有长草,新土看着触目惊心。

甚至有不少婴孩尸体,按旧俗不能入土,就丢弃在坟包附近。

看起来惨不忍睹。

原本的陈子宁,对这样的局面毫无办法。

现在的他,却是胸有成竹。

“族长,那个红毛商人把我们的瓷器买走了没有?”

问话的是陈子仁,陈子宁的庶出堂兄。

“是啊,”另一个叫陈光甫的族侄说道:“连阿仁叔家里的尿壶都拿走了,红毛商人也要了吗?”

陈家村里的瓷器其实不多。

都是迁台时,各家怕岛上买不到,咬牙在福建那边购买。

都是视若珍宝。

毕竟岛上只能烧一些粗劣的陶器。

瓷器还是相当宝贵的。

要不是陈子宁是族长,又说有红毛商人要购买,换粮食和药材。

这些族人未必会舍得交出来。

“今晚会有人送到我院里,我先带了药材回来,各家有病人的,在我院外排队等候。”

看着族人们怀疑的目光,陈子宁没有解释太多。

陈子宁接掌族务时间不久。

年龄不大。

所以威信不高。

现在是竖立威望的最好机会。

“不排队者,不给药。高声喧哗者,不给药。造谣生事者,不给药。对族长不恭者,不给药。”

陈子宁目光肃然。

并没有因为族人惨况就直接给吃食药物。

一转身,先回了自己的族长大院。

留下诸多族人,面面相觑。

……

说是族长大院。

其实和族人一样,都是茅草屋。

三间北屋,对面各两间偏房。

夯土墙壁,茅草屋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